专访创业家陈楫宝:在中国,明规则和潜规则都客观存在
时间:2013-02-13 20:43来源: 作者:陈楫宝 点击:
次
两类规则同时存在其实是中国市场的一种普遍情况,不仅仅是在投融资领域。简单的说,当明规则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时市场就会出现潜规则,当潜规则被市场逐渐接受并规范化,潜规则就成了明规则。我个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潜规则是可以被转化的。
1、您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作品?它是不是有自传的性质?男主人公秦方远是您个人的化身吗?
答:观察国内投融资活动很久,尤其是近十年来国内VC、PE行业迅猛崛起,创业活动频繁,常常让我陷入激动,无论是全球金融危机前后的疯狂与低谷、冰火两重天,每每让我长吁不已。这也许与我财经记者生涯有些关联,对这些财经活动过于敏感。自从我参与创业后,耳闻目睹这个圈里有趣的人和事,就有了创作的冲动。
三诺生物董事长李少波先生亲自给小说《对赌》写的推荐语让我颇有感触:“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机会潮起潮涌,漩涡时隐时现。”也正因为“机会潮起潮涌,漩涡时隐时现”,为了警醒创业投融资同行和未来者,我有责任把我们这些年接触到的、感触到的教训、经验或者感悟与大家分享。只是采取了小说形式而已。
其实,细心的读者应该看得出,小说虽然以创业企业融资为主题,还实际上包括了对当前权贵资本、政商关系、高管洗钱、海外上市潜规则、VIE结构等进行了批判与反思。
《对赌》小说不是自传性的,主人公也不是作者的化身。毕竟是小说。小说人物是复合的,鲁迅就说过,人物的创造,“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小说出版后,确实有些朋友、有些事被对号入座,给他们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困扰,实非事实和作者本意。因此我在此也特别声明一下: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切勿对号入座。
2、在中国做投资或者融资,明规则和潜规则,哪个更实用?中国的投融资,什么时候才能走上正途?
答:明规则和潜规则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只要你可能参与这个游戏,你就必须对它们都进行深入了解。不了解明规则,那叫不专业;不了解潜规则,那叫书呆子。
两类规则同时存在其实是中国市场的一种普遍情况,不仅仅是在投融资领域。简单的说,当明规则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时市场就会出现潜规则,当潜规则被市场逐渐接受并规范化,潜规则就成了明规则。我个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潜规则是可以被转化的。
投融资市场其实是相对自由的一个市场,只是由于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所以出现了较多的潜规则。伴随着投融资活动的快速增长,市场很快会自我校正,潜规则将逐步减少。即便如此,你最好还是了解一下可能存在的潜规则为好。
对赌对于创业者来说,是祸是福?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对赌?
答:对赌是一种商业契约,是福是祸因人而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创业者如果纯粹是赌徒心态,病急乱投医签了对赌条款,那么自然是凶多吉少。反之,如果创业者心态平和,对企业市场洞若观火,企业发展情况也很好,那么对赌条款其实影响就不大了。毕竟在大多情况下,创业者对企业和市场的情况要比投资者要清楚得多。
其实我很欣赏我的合伙人对对赌的认知,他国学渊博,看问题很到位:好赌是人的天性,对赌是一种选择。创业者要学会自知,自知才能致人而不致于人。投资者要做到知人,知人方能帮忙而不添乱。对赌作为一种估值调整机制,创业者赢了是双赢,输了是双输。
3、能不能这么理解,投资和融资本身就是一场赌博,尤其是在中国?
答:任何商业行为都是有风险的,何况是涉及到企业所有权的投融资呢?既然有风险,那么就有赌博成分在里面,完全无风险的投融资是不可能存在的。至于中国的风险是不是更高,我想你比我更清楚。
这本书号称是“中国背景下最权威的融资全程实操小说”,它能给想融资或有潜在融资需求的人什么帮助?可以当作教材来看吗?
答:关于融资领域的教材有很多,且不说众多的各类MBA教材,像国内桂曙光先生等一些资深人士写的这类书很多。小说《对赌》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以小说的形式展现出来,解决阅读的快感,同时通过具体个案深入解剖,让读者了解每一个重要融资环节的乾坤。
4、《对赌》能得到众多财经媒体主编、上市公司老总和投资人推荐,靠的是什么?
答:品质。
5、小说还有专业顾问,这还真是第一次见,您是怎么想到请顾问的?
答:我是创业从业人员,不是专司投融资,虽然有过操盘两轮融资的实践。《对赌》是一部知识小说,让读者在“阅读小说的同时,获取知识”。因此,小说写完后,我想到邀请曾经在融资顾问领域颇有研究的桂曙光先生,给书中所涉及的技术部分进行把关,他也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中肯的修改意见,我们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给读者提供更专业、更权威的知识,力作做到“好看、实用”。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