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经过多年自费的公关宣传,使搏联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单位、专家的支持,《三秦都市报》、《搏击》杂志社、《武当》杂志社等媒体均以不同形式做了报道。太原市体育学科带头人王金玉、英国拳击家乔治•威尔金森以及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李紫剑、孙豹隐、谭大江、蒋剑、李诚、安在峰、董子红等等都对搏联表示了首肯和声援,美国旧金山东方搏击功夫中心总教练、柔道教授佐藤四郎来信写道:“王成先生的搏联构想是全方位的科学创见,王成希望美国、日本国和相关国际组织,慧眼常开,抓住这绝无仅有的机遇,发展搏联,发展自己,因为搏联是全球体坛空前创举,它出生在中国,却属于世界。”
就在搏联即将迈开大步之际,王成因晕眩症、哮喘病及倾囊负债和妻子、亲人的反对,使之梦想终于搁浅。王成没有升官发财的理想,多年来,他无力孝敬父母,也对不起孩子,在家中连一件衣服也没给妻买过,只是一味的四处奔波,为创建搏联而努力。但王成知道,亲人们的反对都是善意的,昔日支持和理解他的妻子,终因不忍再看到身患疾病(眩晕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体质虚弱的王成为“搏联”禅精竭虑义务劳动的拼命、更不考虑家庭生计问题及自己的健康,并时而让生活处于捉襟见肘的地步,故好言相劝其收手却终未能果。妻一怒之下将王成多年来收集的资料、文稿付之一炬,并对昔日资助过王成的朋友们说:“谁再支持王成搞“搏联”,今天他就是我的敌人!”
王成摇摇头无奈中流下心中的血泪。为了妻儿和家庭,他只好将“搏联”悄悄地转入了“地下”工作。然而,王成对“搏联”事业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过。就在写作本稿的前一周,当记者来到陕西省大荔县采访王成时,他却将地点选在了邓金珂先生(王成的朋友、“搏联”的参与者)家中进行会面。王成苦笑着对记者说:“请你多多谅解!”。眼前的情形多少有点让人怅然心酸。但却又欣喜地看到民间人士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这般地奉献、钟爱和执着,以及“位卑未敢忘体育利世兼强国”的精神所感动。这难道不正是中国草民的一种民族情怀吗?因而也不禁感慨:草民,其实才是中国真正的体育“脊梁”。记者看来:他们比政府官员显得更为热情与敬业。正如甘肃的蒙相宾网友说:“王成是有搏联的派,有搏联的才,没体育的官;说搏联的话,做搏联的事,没体育的饭。体制之痛,何止心寒!”。从民意中或许可以看出:政府对民间的特殊人才或建言、舆情缺少引导和应有的激励机制。
在这段特殊的岁月里,王成曾向北京一所著名学府的知名教授去信征询意见,对方回答说:“搏联课题出乎想象,过于宏大,没有研究和可借鉴的文献资料,不便表态。”王成立即回信称:“研究者的注意力不应都集中在局部的、具体的、甚至细节上,综合性宏观性课题的创新也应该有人涉足……”王成接连去了10多封信,但都石沉大海,王成随之也理解了对方的心理。正如后来王成在一篇文章中所言:“究竟是什么制约了中国体育全球战略上的创新发展呢?是传统的守旧的惰性的观念与体制在作崇。”
劣质的观念与体制存在于社会各界。当王成向县上某位父母官第3次介绍搏联认识成果,并请求逐级上报开发成实践成果时,这位父母官脸色一沉,手一扬厉声训斥道:“小伙子,你再向我讲这疯话,我就叫人把你送到精神病院去。”随后王成在骂声中被强推出门。
起初,在王成的周围,有很多像那位父母官一样嘲笑王成的人,有人说:“工人嘛!不看自己是啥球人,还想办地球大的事。”也有人讲:“王成胡吹哩!是大骗子,谁相信他一个普通工人能干出体育上的大事,还能折腾得叫北京知道。”但也有好心人劝说:“你不要动不动就给京城伟大领袖写信,这样没有结果,还是务实干点挣钱的事为好。”后来甚至有人将搏联与邪教“某某功”联系在一起,着实让王成气愤不已。
在坚持与放弃中忐忑挣扎,在梦想与歧视中学会坚强,在生活与生存中涅槃重生。当搏联即将山穷水尽之时,不少专家纷纷表示了支持之心。武当武术代表人游玄德道长、著名少林弟子武术著作家释德源、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新闻传播系主任易剑东博士、《少林与太极》杂志主编邱铭楠、《搏击》杂志副总编刘慧文以及《中国青年报》记者陆小娅、《中国体育报》记者杜文杰等都为搏联走出困境出了不少主意。尤其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节目总监岑传理博士给王成的一封来信令王成颇受启发:“《王成搏击导报》我反复看过,名称和内容均很独特,搏联事业面临如山困难,但前景异常辉煌,贵报本身已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应很好的保护和发掘。”陕西省人事厅邓理厅长(后任陕西省人大副主任)知道搏联的成就与困境后,给予了特别的关爱,使王成这位初二便辍学的下岗工人走进了省人才交流中心,并在《西部人才报》以《一握王成手,伟业同拥有》为题介绍搏联。
不久,便有商界、体育界人士表示愿用有形资金与搏联无形资产合作。一位从事体育产业开发的朋友羡慕地对王成说:“搏联买卖可是你在全球的独家专利生意啊!”同时《王成搏击导报》停刊号以全球独家个人(王成)主办、独家个人姓名(王成)命名报名及独家个人(王成)内容形成一报停刊成收藏三大鲜明特色的绝对优势,已被中国集报协会会长、著名收藏家、人民日报记者罗同松、《天下奇迹创造者大全》主编、著名收藏家戴笠人、中国国家图书馆报纸收藏负责人张克清、国家体育博物馆文物部主任于学岭研究员以及陕西省档案馆等个人和单位鉴定并收藏,现已成为收藏界的珍品。但妻子的失业,父母的住院,女儿的学费,债主的上门……让王成不得不背起行囊,走上打工之路,并伺机寻找搏联的新出路。
26年来,王成在对“搏联”的不懈努力和宣传中,虽然曾得到了包括世界上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大力声援和支持。但若不能被有关部门重视和引导,即使“搏联”学说再有科学性、可行性,也难免会在高亢的呼声中而最终流产(人生有多少个26年?草民王成还能苦拼多久!?)中国的体育,用长远的眼光来与世界比较,其实并不怕没有体育竞技比赛人才,最怕的是缺乏体育战略家!而终极可怕的是无知或压抑体育战略家的创新精神和成果!而这绝不仅仅是中国体育的悲哀!“搏联”理论成果已随草民王成26个春秋,中国何时能在世界级综合性体育组织中独享牵头创始国的身份和地位之尊之利呢?
体育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一分成就百分艰辛,王成认为当代中国的体育,应从过去的经验、现有的结论、原有的学科见解中超脱出来,站到如当年顾拜旦创建国际奥委会组织那样的起点和高度上去研究世界,发展体育,进而突破性的提高中国体育在全球战略上的创新发展。
站在全球体育战略创新发展的高峰上看,没有宏观创造精神的体育是没有大前途的。搏联的路还很长,王成也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因为他相信一旦搏联成功,按国际惯例,搏联总部将设在发起国,这对以中国(北京)为中心的世界搏击体育、经济和文化的创新发展将大有裨益,将大幅度提升中国国家的外在形象。这是王成对中国,也是中国将对世界体育的最大贡献和荣耀!
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搏联”事业,还需要引起国家的重视、接收与代表,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的继续支持和参与。我们期盼着以中国名义率先在全球发起和组织创建“搏联”,我们期盼着“搏联”创建的早日成功。
(注:本文引用了潘俊卿先生作品《搏联:放眼世界的伟业》、贺斌先生作品《王成:中国的“顾拜旦”》、邓金珂先生作品《凡人何以领导名人:草民王成的搏联学说和践行》中的部分段落,在此特别说明并真诚致谢!高明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