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孙慧婷谈《想像》:想象还是拯救

时间:2013-10-10 10:58来源: 作者:孙慧婷 点击:
眼下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影影绰绰都是思想和现实碰撞出的产物。从真实影像中一路走来,我越发意识到一定要写本关于个人化情绪的书,终于在《接近》这本书之后,《想象》也随之出炉了。它完全按照我的设想,可以包罗万象,可以不知所云。它不像之前《接近》的

 

  眼下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影影绰绰都是思想和现实碰撞出的产物。从真实影像中一路走来,我越发意识到一定要写本关于个人化情绪的书,终于在《接近》这本书之后,《想象》也随之出炉了。它完全按照我的设想,可以包罗万象,可以不知所云。它不像之前《接近》的叙事那么真切,它会有点造作的小情调。它没有固定的故事,没有本来的面目。到底多少形容词能描绘清楚蹁跹的思绪呢?
  我甚至不能定义书中影像的类别,它们有着多种光环下或者谩骂中的名头,“观念”或 “艺术”?“结构”或“解构”?“现代”或“后现代”?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它们在极致化地倾向于一个时代,它们是这一时代精神的统合。影像背后的操纵者用浪漫的气质熏染思想,再去诱惑信众——现实中不存在的,就让想象去完成。  
  我常常苦于分析不透自我,在采访中才逐渐理解,何必去研磨透彻呢。“没有人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既然存在于多重空间中,必然有着多重的自我:现实或精神,肉体或灵魂。作为普通的大多数,早已成为被现代化的众生,有太多人在大力的批判物化现实对于精神世界的消解,却又纠结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庞大的群体一边说着痛恨功名利禄的浮夸,背后却抵不住物质洪流对良心的冲刷。我们满眼充斥着表象,而成为当下的恐惧者。我们失去了想象的力量,才会迷茫于未来的方向。我们急不可待地需要被拯救。
  时代的特殊性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起点,我们得天独厚地受到了各界的厚爱。于是个性化的年轻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我们日日拂拭心灵之屋,期待映射出天下之林的广大。有那么一群天马行空的年轻摄影师凭借自我的影像在横冲直撞中逐渐成长。他们或是热情奔放,或是狂放不羁,亦或是郁郁低沉。但他们始终坚持用自我的艺术视角去阐释芸芸众生,千姿百态。他们看待物质是得失随缘,心无增减。他们也许冥冥中领悟了万法缘生,体性本空的真谛。这个社会需要他们的回馈,哲学的反思和艺术的洗涤。
  当人们思索如何丈量内心的渴望与绝望的鸿沟时,他们用影像解答;当人们好奇理想化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反差到底有多鲜明时,他们用影像诠释。无论是影像还是摄影师,抑或是他们的生活,都具有了两面性,可以是诗化的,也可以是日常的。每一个用影像发声的人,都是游走在想象与现实、拯救与逍遥之间的行者,不断追寻,寻找一个并不存在、没有终点的属地。他们有的获得了信仰,有的挣脱了俗世,有的寄托了精神,有的坚定了自我。他们不允许被低估,也抵制一切的神化。他们期待光阴的契机,成为新时代思潮的卷首语。
  我曾经在微博上看过一组宇宙星球的对比图片,当地球与北河三对比时,瞬间化为一张影像中的某个像素。而在银河系之外,人们可以估算到的河外星系就有超过千亿个。地球在宇宙之中就像是细胞里的细胞核之于身体一般,如同我们毛发深处存活的微生物一样。但是我想,因为影像,星球再大也在图上,宇宙再大也在我们的心里。因为总有人愿意试着沿着毛发爬出来,用眼睛看清楚整个世界,也许这就是我们感叹的三千世界吧。为当下留影,此刻成了我们的使命。套用甘地的话,就物质生活而言,影像是我们的世界;就精神生活而言,世界就是我们的影像。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誓死保卫这个世界。
  虽说逝者如斯夫,但只有面临尽头时,人们才会震动觉醒。眼前这些专注的思考者们努力跨过眼前的门槛,超越时代。他们的一切思维、行动,似乎可以帮助我们走出牛角尖,避免那些差点被荒废掉的昼夜。他们的影像在似与不似之间,由此衍生的模糊多义却令人钟情神往。有时觉得他们的影像是孤独的,但不是无望的期待,也不是无聊的托词。他们的影像有时是自我封闭的,但不是孤芳自赏的宣泄,也不是与世隔绝的意淫。他们有感而发,有影而鸣。若您走进,请您细凝,应该能从中收获零星的拯救力量,或者难得的片刻逍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你最应该知道的古典诗词

作者:古墨清

打开历史的卷轴,扑面而来的是散发着淡淡清香的古典诗词。它热情但不矫情,委婉但不忸怩,奔放但不夸张,它能让我们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