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著名作家王蒙5月22日、23日做客山东大众报业集团,为采编人员作了一场题为《文化自信与文化定力》的报告(内容详见本报第10版),他还满含深情地谈到了第二故乡新疆。 王蒙先生曾经在新疆生活了16年。今年初我到新疆采访姑丽娜尔·吾甫力教授,她说去年王蒙到喀什师范学院演讲半小时,第一句话用的维语:“孩子们,你们好吗?”当时维吾尔族学生都疯了一般热烈鼓掌,激动得不行。然后王蒙讲多么热爱新疆,他说得不多,但是感染力超强。王蒙讲完后,他的书,整个喀什抢购一空。以前他们觉得王蒙是个大作家,离他们很远,但是没想到王蒙的维语说得那么流畅,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要拆除语言上的障碍 记者(以下简称记):王蒙老师,我听说,您一到新疆,您的那些维吾尔族老朋友好多都激动得扑到您怀里哭。姑丽娜尔·吾甫力教授说,王蒙了解维吾尔族文化,肚子里装着维吾尔族的习俗、理念、谚语,如果不进入核心,就不能了解这个民族,王蒙进入民族文化的核心,他是用维吾尔语来思维。 王蒙(以下简称王):姑丽娜尔·吾甫力是一个才女。我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她写了很长的评论《以“民族志”书写方式讲述“国家故事”》。 记:您的维语说得这么好?怎么学的?很多人说学不好? 王:学语言,学习少数民族语言,首先从内心深处要尊重,不尊重,永远学不好。有的人是抱着轻视少数民族的态度去学,这怎么行?排斥不行。就跟现在有人说,我才不学英语呢,我是爱国。这是以无知为爱国,以愚蠢为爱国的表现。你这不是爱国,你是在害这个国家。 说到我跟维吾尔族朋友的感情,那还真得从语言开始。我到伊犁农村劳动锻炼,完全和维族人民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赶上“文革”了,大家天天念《毛主席语录》,我就干脆背维吾尔文版《毛主席语录》(采访时王蒙即兴背诵了一段)。 记:语言是交流的基础。冲破文化之间的隔膜,破除不同文化体之间的认知逆差,首先要破除语言上的障碍。 王: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很多,比如饮食习惯。现在全国好多地方在援疆,援疆工程是一个民生工程,更是一个民心工程。在这个工程中一定得把民心争取过来。我到过一个省市的援疆指挥部,他们很努力,但是他们告诉我说,我们这里很多人不习惯吃新疆的饭,我们这儿厨子都是从某大城市带来的。我听了以后就很难过,你怎么接近当地的人呢?群众路线,讲的是同吃、同住、同劳动。人家的饭,你都尝不出味道来。这怎么能打成一片呢?看着是小事,其实小事不小。 看历史上的民族政策 记:看您的小说《这边风景》,写到维吾尔族汉族之间的融洽关系,真是美好。其中,有个细节。说汉族一个男子,骑着自行车,突然就有一个维族姑娘跳到后座上。 王:这是真实的。这其实都是我的经验,在大公路上,过的都是卡车。我在公路上骑着自行车,公路边上突然“啪”就跳上一个女孩:“老王哥把我带到什么地方去。”等到了地方说一声再见,跳下车就走了,连女孩的模样都没看清楚。 记:那时候民族关系非常融洽。 王:我现在在想一个什么事呢?就是在那个时候,毛主席他有很多极左的政策,但是有一条,他在强调民族团结,强调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方面,也有他非常有效的地方。 记:关键在哪呢? 王:毛主席说,民族问题说到底是一个阶级问题。他什么意思呢?就是民族和民族之间没有矛盾,有矛盾的是汉族这边穷人和地主之间的矛盾,维吾尔族“巴依(财主)”和维吾尔族的穷人之间的矛盾。维吾尔语没有“地主”这个词,他是从俄语吸收这个词,他本身的语言词是说“巴依”“伯克(老爷、保长之类)”。 毛主席的理论把民族之间的摩擦,转换成各民族内部的阶级斗争,所以民族和民族之间亲热,关系好。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的话是工人无祖国,他说的无祖国,实际的意思就是工人用不着分民族,共产党是站在弱势的这一边的,维护工人、农民,尤其是维护少数民族的利益。 共同奔向现代化,共同奔小康 记:现在新疆一个最迫切的问题是,暴恐分子这种极端的、破坏性的、反人类的行为,影响新疆的发展和稳定。 王:中央屡次的表态,零容忍,要严厉打击,这是毫无疑义的。这是一个方面。新疆问题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这个现代化的过程在新疆来说不是没有代价的,不是没有矛盾的。回顾历史,我们中原的主体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也经历了这种矛盾,这种纠结,经历的种种变动、起伏。那么同样在新疆也有这样一个问题。在现代化迅速发展当中,它会使有些矛盾凸显出来。因为你不发展,大家都受穷是一种情况,你发展了以后又不可能每个人都平均受益。就会产生一些这样或那样的新的矛盾。 所以新疆的当务之急就是使边疆的各族人民也都能够乘上现代化的这辆快车,使他们不会感受到自己被这辆快车甩掉了,不会感到是现代化破坏了他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他的生活理念。 记: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肯定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不适应,不理解,甚至还有误解。 王:我们今天对待少数民族应该有一个说法。有一个什么说法呢?共同奔向现代化,共同奔小康。这个现代性话题虽然学术上有很多争论,起码对新疆的农民来说,他还是需要奔一段的,奔完了以后,说还不足,还要再怎么修整,怎么改,调节,那是以后的事。这是真正的命运的共同体。 《福乐智慧》和《论语》 记:《福乐智慧》和《论语》我比较着读了,感觉有相通的地方。 王:你应该宣传这种观念,西域文明中很大一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福乐智慧》都是一些做人的格言,很多都是鼓励学习、鼓励敬老,讲礼仪、讲仁。孔子讲的仁爱之心。 维吾尔族有两部经典,值得关注。一部是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阿拉伯文《突厥语大词典》,二是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劝诫性长诗《福乐智慧》。这两部经典,跟我们汉族的一些经典是相通的。 不要动不动就把民族文化对立起来,也不要动不动就把伊斯兰教和非伊斯兰教对立起来,文化之间总有个性,有差别嘛。……但是它讲道德、讲礼仪、敬老,讲要尊重别人。……孔子没完没了地讲学习,其实伊斯兰教也是鼓励你学习的。很多年前,新疆画家哈孜同志给我题写书法,就是《可兰经》上的那句话:“为了寻找知识,你可以不怕远到中国!” 记:我采访姑丽娜尔·吾甫力时,她就说过,《福乐智慧》在讨论国家与幸福的辩证关系时,指出国家安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根本在于公平正义的原则,这与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国家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民幸福”的理念是相通的,与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有关公平正义原则对社会稳定的作用、幸福的概念和含义也有可相互阐发的价值。 王:姑丽娜尔·吾甫力最近有文章谈到伊斯兰教文化和中华文化有一种天然的亲近的关系,写得很好。她引用维吾尔人历代的大师的话,他们都是反对狭隘的宗教信仰、使自己变得仇恨别人,这种仇恨,正好是违背先知穆罕默德所提倡的理念。首先我们是注重学习,没有说是要仇视别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