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美国航海考古学家斯宾塞:中国可引入商业打捞

时间:2014-07-15 17:21来源: 作者:重庆青年报供稿 点击:
斯宾塞是国际沉船打捞方面的专家,被认为是美国海洋考古的“开国”元勋之一。在接受重庆青年报记者的采访时,他分析了中国考古的优势和劣势,并认为中国如果可以放开打捞管制,在水下考古方面可能发展得更好。

7月5日,出产于重庆的中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离开万州被拖带至南京进行停留补给,并将于7月25日到达青岛港执行考古任务。首艘考古船的出现将水下考古这个领域再次带入了公众的视野。相比国外的水下考古,中国这个拥有宽阔水域、历史遗存丰富的国家,因为观念、人才、资金和设备等桎梏,在这个领域始终处于后天不足的状态。

专业人员像“游击队”

上个世纪80年代,“英国人迈克尔·哈彻到我国南海盗取了大量沉船宝物到国外拍卖,获得了巨额利润”的事件震惊了整个中国考古界。痛定思痛的中国开始筹备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1986年9月该中心成立,1990年中国的第一支“水下考古队”诞生。

说起水下考古,最为轰动的事件应该是“南海一号”的发掘和成功打捞,从1987年发现到2007年成功打捞,整个打捞过程耗时整整20年。而这个过程也正好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事业从无到有的过程。

中国的水下考古起步晚于国外的水下考古。在15世纪,欧洲已有人开始对水下的文物进行打捞探查,无数的银锭、银币和其他文物被屡屡捞出水底面向世人。19世纪中叶,西方正式建立水下考古学专业。相比之下,中国相差了几百年。

水下考古,顾名思义就是对水下遗址进行考察的过程。整个过程从为水下文物定位、测量开始,到对文物实行打捞,然后是绘图、拍照,最后对文物中隐藏的历史信息进行解码。

因为工作环境是在水下,国家水下考古科研培训基地的负责人张威在接受重庆青年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潜水是考古队员非常重要的技能。”只有在能见度低的水中,通过各种潜水培训,经得起水压平衡的考验,才能成为水下考古队员。

从1989年开始,由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进行过五期的培训,中国获得专业资格证书的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共有87名,而一线队伍的人数约为60人。平常,中国的水下考古队员都是在各个博物馆、文物局工作。一旦有水下考古任务时,他们再从四面八方奔过来执行任务。

同时,在潜水深度上,中国潜水技术也发展得不够。中国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刘曙光曾在接受采访中表示:“国外的水下考古都已经能够沉到水下几百米上千米的地方作业了。‘南澳I号’现在是30米,30米就认为是很不错的了,我们认为30米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深度了。”

技术与资金成瓶颈

在国际上,水下考古水平较高的国家是荷兰、美国和丹麦,他们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建有大规模的水下实验室,进行相关的实验和研究。

美国的海洋考古学家斯宾塞接受重庆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称,“在美国,较浅的海域基本上是人工完成,而深海的工作一般是由有缆遥控潜水器,配有链钩和机械手。在这两种情况下,这项工作通常是通过相机和摄像来记录完成的。成像可以通过视频、照片拼接或声呐探测仪”。

德州农工大学的人类学教授菲利浦·卡斯特罗主要研究方向是海洋考古,他说水下考古主要依赖的仍然是人工——潜水员的工作。

而在我国,据太原市文物稽查队刘黎丁介绍,“价值三百万的多波束水下声呐探测仪具有很精确的海底成像技术,极大提高了水下考古的工作效率”。但除此以外,中国各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同时不允许私人资本进入,第一艘考古船诞生之前一直靠租借渔船进行深海打捞。

刘曙光表示,“从总体上来讲,我国水下考古这一块,整体的科技水平比国外要落后很多”,类似水下机器人等设备在中国应用得非常少。

遗产打捞和保护是一个跨学科的工程,牵涉到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海洋环境保护、化学、力学、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

在水下考古的理论研究方面不足,整个中国唯一以水下考古见长的就是厦门大学海洋研究中心。整个重庆也没有研究水下考古的专业机构和人员。

同时大家都缺乏经验,所以在打捞的准备、遗产保护等方面都要耗费很长时间,其中“南海一号”的考古就是一个例子,前前后后花了20年的时间。中间还几次因为资金链断裂而中断打捞。 

国家大包大揽能力单薄

中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疆,1.8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内陆水域,航海历史悠久。

国家文物局曾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组织开展了11个沿海省市的近海海域、南海海域及内陆水域的水下文化遗产普查,结果发现海底有大量的水下文物线索和沉船遗址。但由于调查手段和技术的限制,实际的文物遗产可能还远远多于目前的数目。

尽管文物数量繁多,但在遗产发现、保护和发掘上,中国水下文物保护仍存在较大的弊端。由于没有较为完善的报告发现奖励机制,导致私人盗掘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

张威称,“很多文物都是由渔民先发现的。而且盗捞的现象很普遍。前不久在阳江就发现一批水下文物,只是由于当地水流非常湍急,所以只被盗捞一小部分”。

尽管早在1989年10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就已经发布施行,但执行起来仍较为乏力。

水下文物具有远离海岸、海况复杂等特点,而国家文物部门现有的力量、手段等都难以展开有效保护和执法。出现这样的现象,斯宾塞认为,应主要归于中国政府将全部水下考古问题集中于国家处理。因为不允许私人企业参与打捞,遗产发掘和保护能力单薄造成的,“这也是中国水下考古最大的劣势所在”。

菲利浦·卡斯特罗这样评价中国考古,“中国的文化遗产是惊人的。对亚洲航海和造船的研究是目前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但正如厦门大学水下考古教授吴春明所说,“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海洋人文研究在我国传统史学和考古学上长期缺失,引发了对于环中国海海洋人文历史认识的偏差”。这也是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缓慢最重要的原因。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 王莉 图由受访者提供

对话美国航海考古学家斯宾塞:中国可引入商业打捞

斯宾塞是国际沉船打捞方面的专家,被认为是美国海洋考古的“开国”元勋之一。在接受重庆青年报记者的采访时,他分析了中国考古的优势和劣势,并认为中国如果可以放开打捞管制,在水下考古方面可能发展得更好。

重庆青年报:在中国,人们对水下考古都不太熟悉。您认为这里面有些什么样的原因?

斯宾塞:大家对水下考古都知之甚少。但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这一领域的重要性。这里有上百万艘沉船。一些沉船有很重要的历史和考古价值,应该被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进行保存和研究。其他一些也有尚未开发的经济价值,有利于旅游业和渔业的发展。所以应该进行严格看护,防止被盗捞。

重庆青年报:在国外,水下考古主要依赖于人工还是机器?

斯宾塞:美国的水下考古主要是在相对浅的海滩,也主要是依赖于人工。在深海,主要工具一般包括有缆遥控潜水器,配有链钩和机械手。在这两种情况下,这项工作通常是通过相机和摄像来记录完成的。成像可以通过视频、照片拼接或声呐探测仪。

重庆青年报:中国现在有了第一艘考古船,对此您怎么看?

斯宾塞:我不怀疑它将有很多的发挥。我认为政府应该在考古上进行引导,鼓励私企也做同样的投资。珍贵的沉船很多,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被破坏严重。应该采用更多的方式来追踪到这些沉船,只有追踪到这些沉船,才能带来更多的处理办法。

重庆青年报:现在世界上水下考古水平最高的国家是?

斯宾塞:这很难说。美国的这一领域因为有很多的水下发现而曝光率高。但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美国允许私人资助打捞,私人企业也能够涉及水下考古。他们通过宣传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并售卖器物和保护沉船等。

重庆青年报:中国水下考古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

斯宾塞:优势在于中国是世界古国之一,文化非常悠久。中国参与水下考古将实现更好保护水下考古遗产的目标,让更多人熟悉这一领域。如果让私人参与,可以有效地减少盗捞。

重庆青年报:盗捞现在还是非常普遍?

斯宾塞:尽管这些年来,人们在盗捞的危害性方面意识有所提高,但是盗捞文物仍非常普遍。无照打捞沉船(或遗址)是违法的,应该被取缔。因为工作是非法进行的,所以这些偷盗都没有完整的记录。我认为,取缔所有的水下文物出水意味着会带来更多的掠夺者。他们为了避免被逮捕,会更快地“撕开”残骸,造成更多破坏。因此我认为,政府最好通过适当的训练,许可商业打捞。实现充分监管,确保考古行为得当的方式就是通过签订协议来授权。

重庆青年报:国外大部分水下考古人员都是来自海洋考古,而中国似乎都是从田野考古而来。

斯宾塞: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大部分沉船工作都不是由受过正式训练的航海考古学家来完成的。

相反,大部分工作是由潜水员和其他只受过很少训练,但工作受到航海考古学家监管的人来完成的。多数潜水员和其他项目中的个人在做法上只受到过简单的培训。所以只要受到正确的监管,胜任自己的工作,这个系统就会运转良好。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 王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名人的磨难:伟大的精神

作者:冯俊科

 《名人的磨难》选取了古今中外众多名人的生平事迹,着力刻画了他们面对人生种种不幸依然奋斗不已的生命历程。作者以…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