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作家叶永烈:写作是一辈子的事 首先要观点正确

时间:2014-09-12 10:12来源:山东商报 作者:张晓媛 点击:
叶永烈表示,自己认为《“四人帮”兴亡》这本书要有“两确”,一个是观点正确,一个要事实准确,也就是史观正确和史实准确。这两个“确”非常重要。“因为我是上海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作为‘体制内作家’,我的写作是遵循一个原则,首先要观点正确。“文化大

叶永烈被称为三十年来,国内惟一长期关注“四人帮”历史的非虚构作家,他潜心三十个春秋,收集大量历史文献、档案材料,采访100多位当事人,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完成的《“四人帮”兴亡》增订版一经推出便吸引大众的目光。有人给他写下科普作家、纪实作家、传记作家和记者四个身份,而他说,自己是作家,作家之前没有任何的定语。

一写作首先要观点正确

“我没有节假日,周末也全部写作,春节也一直写作。几十年如此了,所以我现在出文集,盘点了一下——三千万字。”

《“四人帮”兴亡》增订版是叶永烈潜心三十个春秋,收集大量历史文献、档案材料,采访100多位当事人,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完成的。全书共分4卷(初起、兴风、横行、覆灭),以近200万字的篇幅及大量反映历史现场的图片,真实反映了“四人帮”(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一生及“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增订版补充了学界对“四人帮”研究的一系列最新成果,订正了专家及读者指出的该书初版时的疏漏之处,新增了20余万字的内容,并配有300余张珍贵图片。

叶永烈表示,自己认为《“四人帮”兴亡》这本书要有“两确”,一个是观点正确,一个要事实准确,也就是史观正确和史实准确。这两个“确”非常重要。“因为我是上海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作为‘体制内作家’,我的写作是遵循一个原则,首先要观点正确。“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悲剧、闹剧、惨剧、丑剧。”

山东商报:上海书展上读者反响如何?

叶永烈:在上海更加引人注目,因为特别是我记得书展开幕的那一天,我在那里为自己的另外一本书签售,整个书展我大概有四场活动,今年出的新书特别多。第一天发布会有个年纪大的读者,很想买到增订版,他当时就想买。书展很大,我也不清楚到哪里可以买到。他没有找到,就问我新书发布会什么时候开,告诉他三天后的周六上午,他就说专门赶来一次。

读者的年龄段中老年人为多,但是我也注意到好多年轻人来买。

山东商报:现在每天大概多少小时写作处理工作?

叶永烈:基本上外出的讲座很少去做的,实在没办法再三邀请才去。一般很少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主要任务就是写作。我每天写作10小时,晚上不看电视剧的。你看一个上海书展我就同时推出五部不同的书。还有两本书没有在这个书展上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都叫我“书展劳模”,没一个作家能够这样的。贵阳书博会我也去了,连续参加了十五次全国书博会,全国作家我没统计过,应该没第二个人。受邀参加书展是作家要有新书有全国影响的,不然不会受邀请当嘉宾的。山东商报:您用电脑写作二十多年了?

叶永烈:我没有节假日,周末也全部写作,春节也一直写作。几十年如此了,所以我现在出文集,盘点了一下——三千万字。出版的《叶永烈科普全集》,28卷,一千万字。这是已经交到出版社手里了。纪实文学,一千五百万字。第三就是《叶永烈看世界》,22本,已经出了19本,还有3本已经交到出版社了,很快出版,五百万字。这三千万字意味着什么?如果每天电脑打字一万字,得打三千天。五千字,你得打六千天。我从19岁开始写作第一本书,手写的手稿捐给了上海图书馆,从地板堆到天花板。1992年以后就用电脑写作了。我觉得电脑比手写方便多了,用电脑之后就再也没手写过。

山东商报:写作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

叶永烈:写作是一辈子的事情。

你想想看,《“四人帮”兴亡》这书就二百多万字。一天电脑打五千字也得打四百天,还不包括接受采访的。写作也是很累的,我现在不看电视剧,非常低俗化,三角恋,婆媳大战,后宫怎么闹,都是这些,中国现在的电视剧怎么了?应该给观众带来美学的欣赏,美的境界。

二 细节展现历史

“我的书是有大量当事人的口述,细节真实而丰富。只有大量的细节在作品里面,使这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叶永烈说,自己之所以在《“四人帮”兴亡》一书上花费如此之多的心血,使之成为自己的著作中修改次数最多的一部,就是为了“让年轻读者了解历史真相,了解‘四人帮’的真正面目。这是一种历史责任。”

他提到,心理描写,在这样的纪实文学作品中是不允许的。“文学作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虚构文学,一类是非虚构文学。小说是虚构文学,我写过很多小说,小说很注重心理描写,这是小说的特色。但小说的写作手法——心理描写,就不能运用到这样的重大历史题材纪实文学作品中,因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更重要的是,纪实文学作品要有大量的细节,文学性是体现了大量的细节描写上。这些细节是真实的细节,通过大量的采访,尤其是采访当事人得到的口述历史。通常的史著中没有这样的细节,这是我的书和史著的区别。我的书是有大量当事人的口述,细节真实而丰富。只有大量的细节在作品里面,使这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叶永烈说。

山东商报:有评价说您“是三十年来,国内惟一长期关注‘四人帮’历史的非虚构作家”。

叶永烈:应该是准确的,国内还找不到第二个,四人帮这个话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淡化,好多人一直没做采访,我找到一个就访问一个,去年还采访了江青的两位秘书,做了新的补充,今年还继续找几位资深的没有采访过的历史当事人。这个书恐怕要不断的增订修改下去,因为是二百万字的规模,会牵涉到千头万绪的事件,很多事件有新的内容,会仔细打理。

山东商报:这套书走过了30多个春秋,不断地写作,不断地修改,不断地补充。

叶永烈:一个是增订版更多是从人的角度来写的。这部书最早1986年就写了初稿了,当时还有一些对四人帮的比较激烈的批评,现在可能要删掉一些比较激烈的话,也是把他们当做平常人来写。也删掉了一些早期过于激烈的评论式的句子。这个书更加平和,很如实反映这四个人的历程。改正了一些错误,补充了一些新内容。

新版里头写到了邓小平知道粉碎四人帮这件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第一集就是抓四人帮,邓小平如何知道这件事。我2012年就完稿2013年报审,书出来正好是播电视剧。类似这种补充的细节很多的,这段新的补充就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山东商报:《庭院深深钓鱼台——我给江青当秘书》等书籍您看过吗?

叶永烈:采访过作者杨银禄,书里的很多细节是相互印证的,我认为在同类的书里头,这书写得很好。他是在江青身边工作了六年,对她的生活了如指掌,杨银禄谈的很多事非常的细。这本书应该还是很有价值的书。他所谈的江青,一方面是很难伺候的一个人,脾气也很怪。有的时候也还不错,也关心部下,做一些好事。

山东商报:《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部电视剧您看了吗?

叶永烈:我平时不看电视剧,就这部戏我看了,因为一个是写的过程是我所经历过的,一个是我的书里也写过这个电视剧所表现的内容。

看完第一集,我写了篇博客。非常个人的文章,也没当回事,没想到引起非常强烈的反响。剧组的编剧、导演就我提出的问题做了一次又一次的答复。我一点都没想到,而且剧组几次新闻发布会都提到我。

 记者手记

 口述史 不可复制

史学研究历来重视文献,文献的“文”指档案材料,“献”就是口述史。叶永烈认为,当代人写当代史的优势就在于对“献”的重视。“现在当事人越来越少,我当年采访的许多人现在都已经离世了,所以这些第一手的材料就无法复制。我很看重这种原创性,也相信这本书的价值正在于此。”《“四人帮”兴亡》是他花费心血最多的一部著作,也是修改次数最多的一部著作。1980年观看中央电视台转播的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四人帮”实况节目,触发了他写这部长篇的计划,直至今日已经过去三十多个春秋。

“写历史的作家是一个捕捉细节的职业,因为你的作品要充满细节,这些细节对历史学家,对中共党史学家来说,也许并不在意,而我恰恰非常在意,这些历史的细节造就了它的不可复制性。”叶永烈举例说。“比如陈伯达一生用过23个笔名,这23个笔名,过了一千年之后,如果有人用功的话还可以再考证出来,可每个笔名的来历、他为什么叫“伯达”,就只有他本人说得清楚。‘伯达’ 这个笔名,他说是在莫斯科留学的时候看了一部电影,叫《斯巴达克斯》,讲古罗马奴隶起义的领袖。陈伯达说自己特别崇拜他,就从他的名字里取了两个字作自己的笔名。这种细节是不可复制的。再比如,当年江青在上海有一个家,我找到了她当年的二房东,又找到了二房东的保姆秦桂贞,秦桂贞所谈的细节在任何书上都没有记录。”

叶永烈说,自己的原则是,历史是基础,文学只是表现形式,它的根基是历史。历史本身是科学,所以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什么叫科学?科学就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或者说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我认为写重大的历史事件,应该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用事实说话。”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苏紫紫日记:90后不懈追求梦想

作者:苏紫紫

这本日记体读本真实记录了苏紫紫从16岁到现在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忠实体现了一个16岁的青葱少女一步一步慢慢成长蜕…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