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早上六点半,在酒店早饭还没弄好之前,重庆老兵们就已经早早起床准备出发了。继续出发前往老山之前,他们在云南省石林县依旧合影留念。 118团遇到了119团 早上八点多,在弥勒加油站,来自118团的重庆老兵一行碰到从成都、河北赶来的119团战友。这是进入云南省境内,老兵们首次碰到与他们一样正马不停蹄赶往老山祭奠烈士的他乡战友。 昨天晚上11点多,周朝鲜就听说目前在麻栗坡已经聚集了超过10万人次的老兵、老兵家属以及烈士家属。这一数字远远超出了周朝鲜的想象,他赶紧把这一消息告诉其他战友,语气中既有兴奋亦有少许担忧。 在加油站碰到的119团战友只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路途中,老兵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看到贴着横幅前往老山祭奠的车队,每每这个时候,他们通常会非常默契的按按喇叭打招呼。 据当地部队签到处的人员透露,截止26日下午4点正式签到的老兵有1440人左右,以首战部队40师为主,但是有很大部分战友没有登记以及是其他轮战部队的,所以总数至少是3000人以上。而这两天,这个数字可能会接近一万人。 27日,麻栗坡的大小宾馆全都住满了。前老山主攻营营长臧雷告诉记者,从3月到26日,前前后后来老山扫墓的人已经超过了12万。 重返麻栗坡,这里有了酒店 27日10:16,重庆老兵一行的车队终于开上云南省文山至麻栗坡的210省道。他们说起了当年118团进入麻栗坡的往事。 1984年2月17日晚,118团整个作战部队从昆明出发,两天后开到这条进入麻栗坡的省道。“那个时候都是羊肠小道,石子路,部队的车很多,所以车子开得特别慢。”郭静回忆,由于担心被敌军发现,部队依然只能晚上开进,白天就在附近找隐蔽的地方休息。 周朝鲜开着车,飞快、平稳的前进在210省道上。这条省道始终让郭静想起那几个伸手不见五指、“像蚂蚁搬家一样”慢慢靠近战场的夜晚:车厢的车头车尾分别有一个士兵,他们拿着手电筒,罩着绿色和红色的布,以此来充当红绿灯,指挥车队的前进和休息。 穿过文山县城的时候,周朝鲜被好几个红绿灯拖住,浪费了不少时间,这个时候他会自言自语不耐烦的念叨几声。在等待绿灯的空档,他们看着窗外的文山县城,觉得变化太大了。而当他们到达马塘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加明显:“以前马塘的马路两边都是泥巴房子,现在都换成了砖房了。”而马塘路边唯一的一座简陋的酒店让周朝鲜和郭静感到太惊讶了,“发展了30年还是不一样。”周朝鲜说。 在靠近麻栗坡的公路上,零星分布着小村落。这些生活在边境的人们,保留了许多原始的当地习惯:他们有的会穿着当地的特色民族服装劳动,偶尔还能在路上碰到坐着牛车摇摇晃晃前进的村民。不远处的老山以及天保农场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这些村落与城市的距离:新修的加宽拉直的马路,小车持续不断的来往。路边有许多农家乐,不过由于平时客人不多,他们的菜品通常准备不足。 新兵向老兵列队敬礼 中午,周朝鲜一行到达文山西畴,在干海子一家农家饭店里,他们遇到了1979年参战过的卫生员聂正勇,他在战时曾属云南楚雄162医院。聂正勇赤裸着上身,结实的身体黑得发亮。4位老兵聊着三十几年前的战场,以及现在的境况,周朝鲜撩起裤腿,露出他曾在战场上受过的伤。在再次出发之前,聂正勇回家穿上上衣来和周朝鲜一行合影留念,背景就是他在路边的房子。 下午2:10,周朝鲜一行达到了公安边防检查站,在检查完前面的车辆时,三位年轻的士兵看到周朝鲜,立即放行并马上列队敬礼。这让周朝鲜和战友们感动不已,这片土地始终深深的记住了他们。 这一天半的路程,激发了老兵们的各种情绪:他们难掩重回老山的兴奋,也无法忽视人们对他们身份以及贡献的认同,当然更忘不了他们曾在那里经历的生死苦痛。距离老山越近,这些情绪就被放得越大。 回忆从老兵们对高速路沿途山坡的介绍中流露,并融入云南时晴时雨的气候里,最后在进入老山的210省道上喷薄而出。老兵们在马路边停下车,指着对面的群山,“那里就是我2月份到老山之后战前训练的地方。”随着他们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座座独立的小山云雾缭绕。老兵们的回忆就在这些无声茂密、肆意生长的山地丛林里。 28日凌晨,他们将为当年死去的战友通宵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