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两党早期领袖为何对孔子褒贬不一
时间:2013-05-31 16:24来源: 作者:李治亚 点击:
次
而毛泽东从早年的努力革命带领中国共产党打天下,自然不是旧社会的顺民。到了晚年,由于林彪事件的突然出现,总是让主席感觉感觉到身边有一大批守旧人物思想的存在,对于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毛泽东是深恶痛绝的,而孔子无疑是旧思想的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学大师,也是中国古代文化极力宣扬的人物,孔子的思想和言行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成为他们学习的标本。当年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和共产党领袖却对孔子有着两种不同的评价。
1960年4月,在“孔孟学会”成立大会上,蒋介石称:“孔子乃是我们民族最伟大的一位思想革命家,他不仅是一位教育思想的革命家,亦是一位政治思想的革命家,他真是要从其专制政治与封建社会的思想中解脱出来,使得一般人民,都能在政治上得到平等,在教育上得到自由;而其删诗、书,定礼、乐,做春秋,正人伦之本,无一不是与近代的科学精神和方法契合无间的。所以历代尊称他为大成至圣先师。”
而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却对孔子口诛笔伐,1973年8月5日,毛泽东对江青讲了中国历史上的儒法斗争,说法家主张中央集权、郡县制。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建树的,都是法家。这些人主张法治,犯了法就杀头,主张厚今薄古。而儒家呢?他们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是厚古薄今的,开倒车的。毛泽东还让江青记下了他写的一首诗《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国共两党领袖对孔子的评价不一,其实反映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蒋介石是一个很传统的国民党领袖,他受儒家影响至深,从小受的是孔孟传统教育,读的是四书五经。另外老蒋也承认自己世界观的形成就是因为读了《大学》之后所受的启发而形成的。老蒋崇奉孔子,还是看透儒家的实质就是让人行善,让人不去与政府作对,做一个老实本分的人,所以老蒋认为认为对于孔孟之学要踏踏实实地做才行,要抱着“一掴一掌血,一棒一条痕,步步踏实,事事认真,有一句话讲一句,做一件事算一件”的精神,从一点一滴做起。
老蒋毕生为之奋斗的中华民国,历经东征北伐,一生历尽坎坷,他绝不希望别人染指,所以寄希望于孔子的儒家学派,可以教化民众,让老百姓养成以礼、义、廉、耻的心维,完全表现在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上,使一般人民都能除旧布新,过一种合乎礼、义、廉、耻的新生活,目的是以封建的人伦道德来整治人心。蒋介石在实践中,更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解释为孔孟之学,在两者之间画了等号,使其成为蒋介石执政大陆22年中的官方哲学和统治思想。他说:“三民主义是仁义道德中发生出来的”。“三民主义是什么呢?在伦理和政治方面讲:就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来做基础”。正是鉴于以上对孔学的认识和虔诚,蒋介石得出孔学与近代科学完全一致的结论。他说:“科学的精神,与儒家格物致知和凡及皆须审定其本末先后的道理契合无间。”
而毛泽东从早年的努力革命带领中国共产党打天下,自然不是旧社会的顺民。到了晚年,由于林彪事件的突然出现,总是让主席感觉感觉到身边有一大批守旧人物思想的存在,对于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毛泽东是深恶痛绝的,而孔子无疑是旧思想的代表。想起对郭沫若批判的一首诗:“郭老从柳退,不及柳宗元。名曰共产党,崇拜孔二先。”因此毛泽东晚年对孔子的批判,其实矛头是针对身边的人物,其实这与历史的孔子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事实上毛泽东主席对孔子还是极为赞赏的:
其一,毛泽东为自己的两个女儿取名为李敏、李讷,“讷”、“敏”二字,其实来自于《论语·里仁》中记载的孔子的一句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化孔夫子的名言而为爱女的名字,不也正是表明毛泽东对孔子的肯定和欣赏吗?
其二,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说:关于孔夫子的缺点,我认为就是不民主,没有自我批评精神。“吾自得子路而恶声不入于耳”、“三盈三虚”、“三月而诛少正卯”,很有些恶霸作风,法西斯气味。不过,第二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说过与此相反的话:孔夫子是革命党,此人不可一笔抹杀,不能简单地就是“打倒孔家店”。
其三,1958年5月8日,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青年人胜过老年人时,列举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名人,其中说到孔子。他说:孔夫子在青年时也没有什么地位,当过吹鼓手,在人家办丧事时,给人家喊礼,后来教书。他虽然做过官,在鲁国当过司法部长,也是短期的。也还当过管钱的小官,相当于我们农业社的会计。他学了很多本领,颜渊是孔子的弟子,算个二等圣人,他死时才三十二岁。这番谈话对孔夫子的肯定之情溢于言表。
可见赞不赞成孔子的思想,有时与历史上的人物无关,完全是为了当时的时代统治。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