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三国时期连曹操袁绍都怕的毒舌

时间:2014-04-21 07:15来源: 作者:晏建怀 点击:
如今,名人荐书、名人评书成了书市上一道醒目的风景。书籍的封底或腰封上,常常用浓艳的色彩、斗大的字体印刷着那些名人的品评或推荐,虽说其中不乏平实中肯之语,但大多数却是兜售招揽之词,动辄“跨时代”, 动辄“里程碑”,其轻飘、花哨、夸张,不禁让人

如今,名人荐书、名人评书成了书市上一道醒目的风景。书籍的封底或腰封上,常常用浓艳的色彩、斗大的字体印刷着那些名人的品评或推荐,虽说其中不乏平实中肯之语,但大多数却是兜售招揽之词,动辄“跨时代”, 动辄“里程碑”,其轻飘、花哨、夸张,不禁让人哑然失笑。

历朝历代,寒窗之下皓首穷经的书生们,总是希望得到名人的品评,因为草根要进入上流社会,名人品评就是他们的才学证明、进身之阶。当年,李白一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便代表了他们的心声。于是,“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赏识之下,率为闻人”的机遇,让他们梦寐以求。在历史长河中,名人品评之风绵延不绝,无论荐书抑或品人,都留下了许多精准、精致、精彩、经典的品评,它们在历史的尘埃中,至今还熠熠闪光。

东汉末年的“月旦评”曾经闻名遐迩。“月旦评”的领军人物是汝南名流许劭,他好臧否人物,品评诗文,每月初更新品题,时称“月旦评”。在品评的过程中,许劭辨别好坏,评判正邪,不浮夸也不贬损,不溢美也不中伤,要么不评,评则不隐晦,因此,“月旦评”比皇帝授官时诏书上的文词更加让人信服,一旦评出,便成公论。

人人喜欢许劭,又惧怕许劭。他任汝南郡功曹时,郡内大小官吏对他敬畏有加,奸邪者更是浪子回头,纷纷改正自己的操行。他的老乡、时任冀州牧的袁绍,素以骄横跋扈着称,每次出行,前呼后拥,招摇过市。但当袁绍回乡省亲之时,却担心奢华的排场被许劭撞见,为其所不齿,只好轻车简从。

曹操名声不显时,多次备厚礼,恭恭敬敬去拜访许劭,希望得到许劭的评语,许劭却瞧不起他,不肯品评。情急之下,曹操不惜实施“下三滥”手段,对许劭进行胁迫,许劭被纠缠得没法,只好说:“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竟然惊喜交集,大悦而去。

唐宋之际,名人品评依旧蔚然成风。江东年轻人项斯,才高八斗却屡试不第。愁闷之际,他听说国子祭酒杨敬之是位伯乐,善于提携后进,便带着自己的作品去拜见。杨敬之阅后,大加赞赏,兴奋地写下《赠项斯》:“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对项斯的人品和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项斯从此名动京师,不但考上了进士,而且诗名远播,全唐诗收录其诗歌就多达八十八首。李贺年少时,韩愈听说他诗才好,是棵好苗子,亲自上门试其才学,惊讶异常。后来,韩愈还多次写信给李贺,劝他考进士。当有人因李贺父亲名叫“李晋肃”,说“晋”、“进”同音,需要避讳而不能参加进士考试后,韩愈义愤填膺,挥笔写下《讳辨》一文,大鸣不平,其中:“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一段话,掷地有声,不但揭穿了对方妒才的“西洋镜”,还使李贺声振当时,名扬后世。

如果说韩愈提携后进,还有一丝推动古文运动目的的话,那么宋代欧阳修对后进的品评,则纯粹是由衷的赞叹。1056年,当时还籍籍无名的苏洵,怀揣自己的文章,拜访了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击节道:“后来文章当在此!”他随即向宋仁宗上《荐布衣苏洵状》说:“(苏洵)履行淳固,性识明达……论议精于物理而善识变权,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在皇帝和士大夫间极力推誉,苏洵一举成名。而当欧阳修后来阅读了苏轼的文章后,更是欣喜若狂,立马提笔写下自己的“读后感”:“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读到后生的好文章,欧阳修竟然兴奋得孩童一样,爱才之情,溢于言表。苏轼不久便在欧阳修主持的科举考试中高中进士。其实,不单苏洵父子,其他如文彦博、司马光、曾巩、王安石这些响当当的人物,都在布衣屏处、未为人知的时候得到过欧阳修的激赏,并通过他的推荐而步入了士林。可以说,在提携后进上,欧阳修有一双点石成金的妙手。

唐宋以后,品评之风,仍然不绝如缕,留下了许多文坛佳话。不过,虽然那些品评精彩绝伦,但名人们却像鸟儿珍惜羽毛一样,珍惜自己对他人的品评,不浮夸,不妄语,真诚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动或惊喜。不像当今书籍上的品评,不是吃人嘴软时的恭维,就是拿人手短时的吹捧,要么就是无关痛痒的敷衍,映照出浮华时代的躁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跟奥巴马学思考:思想决定成败

作者:佐罗世家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奥巴马在作文中写道:我想成为总统!而现在他做到了。他经历过家族、种族、血统、信仰及文化的挣扎…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