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充分史料显示,晚清同治、光绪年间,是官场上贪污成风、并成为时尚的一个时期。因为,它的时代背景是,同光时期的权力中枢掌权者两宫太后(史论常突出慈禧太后,称她“执掌权力四十六年”)和恭亲王奕䜣,是(咸丰皇帝刚死)在辛酉政变推翻政敌“顾命八大臣”以后走上政坛的,而顾命八大臣中的“能臣”肃顺,正是在着名的肃贪反腐“戊午科场案”、“户部宝钞案”的吏治中打倒了一大批官吏而为自己树立了无数潜在敌人(史称恭亲王亲戚涉案)。晚清历史这样叙述:那些在吏治中跌落的前官员们,随着吏治铁拳者的倒台而矫枉过正地恢复了“名誉”,他们可以额手称庆了:在权力争夺的政治“大是大非”面前,贪污营私确实只成了小污渍,而站正山头,即肃顺一伙的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不能否认这也是历史中国的传统认知),才是封建时代任何官员的那根救命稻草。 有史料显示,恭亲王奕䜣在同治元年入主清廷担任短暂“议政王”时(这个头衔由两宫太后赐予,同治五年即被剥夺,仅留下先皇父道光皇帝封予的恭亲王一称号),把以前的潜规则行贿“门包”改成了明规则(有点“跟了大王有饭吃”意味),这缘于当时一些官员走了恭亲王岳父桂良的门路。从这点上说,两宫太后1865年罢黜奕䜣“议政王”的说辞“滥权纳贿”、“徇私骄盈”,也确实不完全是空穴来风。现代观念认为:没有制约的权力,终久只能是无法无天的。 同、光两朝是晚清中国着名的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从西方引进近代化军工产品与机器设备,正为官场贪污造就了适宜的外在环境。笔者在前面“耗费的洋务”一文中这样说过:高薪聘用外国技术人员,购买零部件(包括军火成品如枪械炮舰),尤其是后一笔费用,成了那些跑腿官员的无底洞。制度原因及对外国军火行情的不了解,成了跑腿官员可以就高虚报的约定俗成;由于这种跑腿肥缺的诱人性,有相关利益关系的各级官员向那些跑腿官员的索贿,也成为了无底洞。与家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独尊独利的皇权相比,那些大搞钱权交易的权臣们,只是穷瘪三而已。这是整个近代化时期兴办洋务造就的贪污大气候,它沿袭于传统等级制、位高便利多的官场习气。 晚清史学者徐珂在《清稗类钞》中写道:“凡京师大工程,必先派勘估大臣,勘估大臣必带随员;既勘估后,然后派承修大臣,承修大臣又派监督。其木厂由承修大臣指派,领价时,承修大臣得三成,监督得一成,勘估大臣得一成,其随员得半成,两大臣衙门书吏合得一成,经手又得一成,实到木厂者只二成半”,“内务府经手尤不可信,到工者仅十之一,而奉内监者几至十之六七”。这是外行领导内行、相关人员层层盘剥的一幅真实写照,一项工程实用只剩了“二成半”和“十之一”,确实很触目惊心。 另据时人王无生《述庵秘录。清宫大贿赂场》说:“慈禧时,宫中贿赂风行,为历史罕见。皇帝每日问安一次,索贿五十金,后妃以次各有差。……近侍词臣,迄行省督抚司道等,有进献或赐膳观剧悉纳之,称宫门费。……宫廷赏赉宝翰及代拟应奉文字,内侍传旨缴进,则文件与贿赂皆往(此经手内监所得),即邀御赏。否则沉没其物,恩眷亦渐疏焉”。这是清廷内宫的“水”,它更深。 晚清无数史笔记载,同治初年即1860年代,在京官员买一外放县官的肥缺,行情是“千两”之多,而到了19世纪90年代,价码已经上升到了“万金”。 对于同光朝官场腐败,时人朱采(1833——1901,官至广东雷琼道)写道:“前代之冗员在闲散,我朝之冗员兼在候补,一差而数十人争之,一缺而数百人候之……非钻刺夤缘,请托求乞,不足合上官之意而动其怜……中材之质尽入下流……非其人皆无良也,势驱之也……故凡入官,三四年后,其所得之数未有不浮于所纳之数;而得缺后之十倍、百倍之利更不必论”。这是一幅生动的公务员“候补”群小争官图。“非其人皆无良也,势驱之也”是对腐败温床及由来已久时势大环境的写照。它们也为晚清《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谴责小说提供了源于生活的真实素材。当代历史学家袁伟时先生这么断论:“在晚清,这类现象(指贪污受贿)具有末世王朝所独有的疯狂性”(袁伟时《晚清大变局》)。 晚清政坛的腐败,似乎已经成为清末史笔和民初后一百年来无数史述的定论,但在最近数年关于“甲午战败”原因的追论中(2014年是甲午战争两个“甲子年”),却出现了一种异样声音:晚清北洋官场并不十分腐败(浮躁时代“不吸引眼球死不休”现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翻案折腾?也许,就晚清历史的某一点滴而言,腐败与清廉并存,这是不言而喻的,任何阶层任何时代,都有常言道“出污泥而不染”者。但是,如果把这种个别现象无限放大,则只能是“瞎子摸象”摸到了尾巴或脚趾头而已,因为这种异样声音,只是以偏盖全割裂性的;它更没有看到晚清辛酉政变政权踏上政坛的基础,即决定其性质、命运的第一桶金,为贪污腐败逐渐成势,铺就了上行下效、几乎无官不贪成为风尚的那条必由之路。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1927——2008)认为:“腐化是握有新资源的新集团的崛起和这些集团为使自己在政治领域内产生影响所做的努力的产物”(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辛酉政变集团正是这样“所做的努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