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因不堪家重,21岁女大学生以爱名义求“收养”让人尴尬

时间:2012-03-12 23:11来源: 作者: 守望月儿 点击:
反观材料中的这位女大学生,倘若用“孝”字来评判她的“求领养”行为又该如何看待呢?按理说,21岁的年龄,早已是成年人了,既然已经成年,就应该并且能够独自承担起自己和家庭的重任。仅仅因为父亲去世母亲患病就企图另外寻找一个家庭去感受所谓的“家庭温暖

  这两天,一个在校女大学生求收养的事引起各方关注和热议。小王是昆明某高校大三女学生,3年前最深爱的父亲去了天堂,第二年,母亲也患上了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现在这名22岁女大学生自称“求收养”,说是为了寻找一份完整的爱。(综合云南卫视、南方时报3月10日报道)
  
  一个21岁的在校女大学生为何会“求收养”呢?这个看似雷人决定的背后又究竟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呢?我们带着疑问去深入了解新闻中的那位女学生。
  
  说到现在的家庭,小王有些疲惫。小王说,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很穷,一直靠政府补助过日子。贫困的生活,让她比同龄人显得更成熟更自立。她也曾四处奔波,为父母筹集医药费,可最终还是没能挽留住父亲,而母亲的病也日渐恶化。
  
  对于自己所做出的“求收养”的决定,小王给出了如下两个理由。第一个就是因为父亲去世,母亲患病,自己无力赡养女生必须面对现实。转述小王的原话就是:“你们也知道患白血病以后,治疗费肯定是个天文数字,那肯定也是个无底洞,现在对我自己来说是没有能力去筹集几十万的治疗费,所以面对现实,我不得不为自己寻找一份出路。”她所说的出路,就是寻找一个比自己现在的家庭更完整的好家庭来收养自己,让自己拥有一份家的温暖。
  
  小王给出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她希望被领养后重新享受家庭的温暖。她进一步解释说:“我是一个很没有安全感,一个很没有被保护的感觉。很没有归属感的女孩,我现在特别想寻求一份来自于家庭的这种很亲切的温暖。我希望从这个家庭里面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一份类似于亲情的关爱和呵护,使我以后不至于为了生活四处奔波,也使我的心灵有一个扎根的地方。”
  
  大致看了下网友的评论,评论可谓是五花八门,导致到后来直接把“求收养”弄成了“求包养”,于是围观、调侃和批评的网友不在少数。不过说实在的,笔者亦始终无法理解一个在校的大三女生,仅仅因为父亲去世母亲患病就“求领养”以感受家庭温暖。说什么寻找家庭温暖,说白了还不是寻找安稳舒适。至于网友把“求领养”看成“求包养”也无可厚非,毕竟“求领养”的可是女大学生呀,能不让人想入非非吗。
  
  孝,一直以来就是中国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君主的遵从叫做孝,对官员的配合叫做孝,对父母的赡养叫做孝……孝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关系,维系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时至今日,孝的内涵依旧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几乎每年都会有以孝心感动中国的人物出现。由此可见孝的深入人心。
  
  反观材料中的这位女大学生,倘若用“孝”字来评判她的“求领养”行为又该如何看待呢?按理说,21岁的年龄,早已是成年人了,既然已经成年,就应该并且能够独自承担起自己和家庭的重任。仅仅因为父亲去世母亲患病就企图另外寻找一个家庭去感受所谓的“家庭温暖”,无疑这种行为是最让人寒心的,“求领养”让千年孝文化情何以堪,“求领养”让自己重病母亲情何以堪呢。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去面对现实,现实就是横亘在每个人面前的一堵无法逾越的墙。如此说来,这名21岁的女大学生受生活压力所迫,渴望寻找家庭温暖也无可厚非。但是这也从侧面折射出一个问题就是当代中国的青年的挫折意识不是很强,稍有不顺便会放弃坚持。自控能力再不强的话,一些女生们便会寻求“包养”以期可以不劳而获。如此错误的价值观却在潜移默化地渗透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另外多说一句,百度一下“求领养”,你会发现的更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哲学大师的人生智慧课

作者:吴伟丽

《人生智慧课:哲学大师的人生智慧课》上篇按照学派分别论述中国哲学大师对人生的理解:儒家崇尚道德,道家崇尚自然,…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