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南京打医事件舆情应对大失败

时间:2014-03-07 10:02来源: 作者:书香满心 点击:
一是打医、杀医事件频发的大背景。近段时间,全国连续发生患者和家属打骂医护人员、甚至是杀死医生的事件,不仅在广大医务工作者内心积压了越来越大的怨气,整个社会的情绪也处在悲愤之中。这股情绪终究会发泄出来,只是在等待导火索。

随着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上的关注,南京打伤护士事件舆情持续发酵,就连昆明恐怖袭击事件也没能阻挡其扩大势头。据悉,部分医护人员号召将在南京闹市区举办万人签名活动。在两会期间举办这一活动,其目的和将要引发的效果不言自明。可以预见,在其后的两会媒体见面会上,这一舆情还会掀起新一轮高潮。(5号中午写完稿,傍晚得到消息,南京警方已对女当事人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男当事人已被单位行政记大过并免职。不知能否使舆情尽快平息。)

因为官方之前近乎处在失声状态,网络和微信、短信中传的各种版本几乎完全占据了信息优势而又无法印证,事情真相到底如何不得而知。也许真相本来就已存在,也许真相随后将要呈现,也许真相会永远云山雾罩。不管真相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场舆情应对失败的典型案例。

个人认为,有以下九个原因造成了这一舆情发展到如此地步:

一是打医、杀医事件频发的大背景。近段时间,全国连续发生患者和家属打骂医护人员、甚至是杀死医生的事件,不仅在广大医务工作者内心积压了越来越大的怨气,整个社会的情绪也处在悲愤之中。这股情绪终究会发泄出来,只是在等待导火索。南京此事件一出来,我就感觉将会非常麻烦,因为它完全符合了点燃此情绪的近乎所有要件,比如针对目标、发生时机、伤害程度等,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二是打人者的官员身份。不可否认,现在仇官、仇富已成了一种网络和社会生态。只要一有涉官事件,许多民众第一反应就是“特权”、“腐败”和“仗势欺人”。南京打医事件两名当事人都有官方背景,尽管男官员视频证实没参与打护士,但在民众心里这已不是重点,有人甚至对视频的完整度和真实性持怀疑态度。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要他在场就足够了。而且他还是检察院的“大官”,有司法背景,完全符合了民众“官官相护”的潜在概念,为随后相关部门的应对不力提供了更多恶意猜测的理由。

三是给人们指责政府和体制提供了直接依据。打医杀医事件的频发,本来就容易让大家把怨气撒向政府和体制。因为无论医务人员还是普通民众,都感觉医患矛盾的主因是医疗体制不完善和政府作为不够。之前打杀医护人员的患者和家属,很多具有“弱者”身份,有的甚至是生活境况让人同情的底层群众,大家的怨气和情绪没有一个恰当的、官方的发泄口。这次打医者是“官”,有官方背景的人也敢打医,让大家有了充足的理由和愤怒直接指责政府和体制。

四是召开全国两会的时机。即使没有南京这次事件,两会的一大焦点也会是打医杀医问题。之前早有消息,医务工作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已经就这一问题酝酿提案。这次事件正好提供了一个刺激医务人员和全国人民情绪的最近实例,加上动手的是官员,政协委员通报情况,不引起轰动才怪。事发不久,我就和相熟的南京宣传口朋友聊天,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并估计此事肯定会闹大。

五是伤害的表现程度。在民众眼里,当事双方是种“完全不对称”的力量对比:一方是嚣张跋扈、五大三粗的官员男人和凶悍老婆;另一方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小护士。而且又在医院这个救死扶伤的工作点,谁首先占据了道义上的舆论优势不言自明。事件发生第二天,网上就传出了护士心胸积液、脑震荡、下肢瘫痪、脊髓损伤等信息,还有没被核实的各种论断证明。再加上各种“施暴现场”版本,民众的同情心被彻底激发。不管护士的症状表现是殴打严重还是其他因素所致,如此重的伤情报道确实让人愤怒。

六是信息发布的不及时公开。这是舆情发酵扩大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舆情应对是有第一时间和黄金期的,过了这个时期很多时候就有点百口莫辩,甚至让人以为在找时间做手脚。这里有4问:1、现场明明有视频,舆情一出现为什么不直接公布?2、公安机关当夜就有调查,信息发布为什么不能在黄金期进行,非要等着开什么正式的新闻发布会?3、网上有许多打斗现场和伤情版本,而且很多是以当事医院员工的名义发布的,是真是假政府为什么没进行权威回应?4、网上有许多政府控制信息、监控伤者、医院禁言、媒体禁声等消息,政府为什么不直接回应?等等。

七是措施采取的不当。后来不多的几次公开回应,方式也需要商榷。1、视频的公布为什么要采取警方给媒体讲解、拍摄的方式进行,而不是直接公布?通过记者采访公布给人的印象首先就是经过主观选择的、不完整的视频。2、法制晚报为什么在报道时强调是当时唯一一家去现场采访的媒体?无论是想说其他媒体未采访就报道有失公正还是什么,让与当事人同样有司法背景的报纸进行独家报道,首先就在可信度上使人打上了怀疑色彩。3、后续应对的鸵鸟心态。不管网上如何热炒,有关部门就是把头埋进沙子里装作看不见不发声。4、也是最重要的,为什么没有及时对当事人采取司法措施?就是因法律程序和规定不能当时取司法措施也要向社会说明啊。等舆情严峻起来再采取措施有临时补救之嫌。5、警方的说法有前后矛盾之处。原来说没有瘫痪,后来又承认有瘫痪症状。自损公信力。

八是各相关部门配合协作的不紧密。此事涉及卫生、公安、检察院、电视台、宣传部、当事两个医院等多个部门,都有官V,但好像没有统一协作的回应举措,只有各自为战,自说自话或干脆无话。有的部门装聋作哑根本不回应,有的部门回应一声就没了后音,有的部门置身事外好像感觉不是自己的问题。不敢肯定这里面有推诿扯皮的现象,但可以肯定的是涉事单位各负其责、相互通气、协商协调不力,对事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甚至根本没有预案。

九是各种情况的错综复杂。不是说什么“抹黑政府论”、“敌对势力阴谋论”等。但各种费解现象确实存在。事件刚发生,繁体字的“现场描述”版本就出来了,说什么男官员把女护士抱住,用膝蓋猛頂其胸部,女官员同时猛擊女护士背部,边打边说要把女孩弄死等等。还配上了是中国人必须转这样的提示语。还有人呼吁医护人员站出来采取XX、XX过激行动、推翻什么什么的。说这些话的人可以肯定不会是医护人员和普遍民众,因为其目的不是想解决问题,严惩打人者,而是要制造对立和煽动社会动乱;也不是一种情绪表达,因为其政治意图明显。这在我2月27日所写的博文《官员打医,真相和理性最重要》中就有叙述。

以上九点是目前个人的一点分析感悟,不算正式的舆情分析报告。也许各种舆情报告要等过些天才会接连出现。虽刻意简写,但还是长了些,见谅。能有耐心看完的,我非常佩服您的毅力,并特别感谢!


顶一下
(10)
90.9%
踩一下
(1)
9.1%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沙漠秘井:寻找贩奴驼队的踪迹

作者:(德)卡尔•麦

阿拉伯一部落妇女被虏,她们即将被贩卖为奴。本尼西协助总督的船长破获这起大案,可茫茫沙漠哪儿有贩奴驼队的踪迹?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