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在讨论进一步简政放权等有关事项时,李克强重申他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所做的承诺:年内将再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行政审批事项。(6月5日凤凰网) 讨论中,李克强举起手中的一份材料,请参会者“认真读一读”:“这里面列出的有些审批事项,设立8年来,竟连一次申请都没受理过。说起来都好笑!”好笑吗?的确好笑。好笑之后,值得反思的是,这样的审批事项是怎么设计出笼的,为什么又迟迟清理不掉? 简政放权,清理审批事项,固然有官僚主义导致的“好笑”原因,但仔细推敲,既得利益者才是最大的阻力。毕竟,审批事项就是利益环节,具体分管的官员只有在审批过程中才可以实现并完成寻租。你想,谁愿意把到嘴的馅饼轻易推走?在现实的巨大的诱惑面前,即使明知前面有个陷阱,绝大多数经手者都会情不自禁。 实际上,在很多审批事项中,领导画圈成了是唯一的监督。而且,在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情况下,这种监督很多时候就成了过手分肥,监守自盗。在审批事项中,根本就没有公开与监督,而没有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如果说还有那么一点监督的话,那也是上级领导的“画圈”。李克强总理说:“不能让老百姓觉得,我们的工作就是在文件上‘画个圈’就不管了。”这看起来是笑话,其本质却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原因就在于没有目标倒逼和责任追究,这个圈画好画坏一个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大批制约市场经济的审批事项陆续被政府废除,但是仍然可以看到,还有相当数量“说起来好笑”的审批事项以静制动,没有得到清理,“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都难”,所以,清理审批事项,简政放权,首先需要清理的是:官员脑壳中的权力欲望,政府管理部门的利益贪念,真正将行政审批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张小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