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不要把高考想象成一场丛林战争

时间:2014-06-27 08:15来源: 作者:春城时评 吴龙贵 点击:
6月24日14时,合肥铁静苑二期内,18岁高三毕业生王某从自家27楼阳台坠亡。有知情人士称,该名学生“在名校读高中,上午放榜,他成绩不理想,可能一时无法接受,就…”另据警方介绍,事发时“他父亲劝过他,可惜没劝

6月24日14时,合肥铁静苑二期内,18岁高三毕业生王某从自家27楼阳台坠亡。有知情人士称,该名学生“在名校读高中,上午放榜,他成绩不理想,可能一时无法接受,就…”另据警方介绍,事发时“他父亲劝过他,可惜没劝住”。(《新安晚报》6月25日)

每到高考成绩公布,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金榜提名,高中状元,鲜花与掌声蜂拥而至,俨然如众星捧月般成为天之娇子,可谓人生得意须尽欢。而有人名落孙山,成绩差强人意,内心的失落与酸楚,则只有自己默默品尝,无以为外人道也。这一喜一悲,构成了极富张力的戏剧冲突,上演一出典型的中国式“高考悲喜剧”。

需要正视的是,尽管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而走上极端只是个案,但这样的个案却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事实上,与炒作高考状元一样,高考失意者的心理危机也是近年来媒体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无人质疑高考的重要性,对很多人来说,高考本身就是人生所经历的第一次大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决定一个人未来的高度。但高考毕竟只是一次考试,人生还要面临无数次的考试,因为一次考试失败而走上绝路,类似于因为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令人扼腕叹息,而又困惑不解。

对此,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与剖析。而无论是青少年脆弱的心理承受力,还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高考至上,抑或社会和家庭包括学校所施加的巨大压力,其实最终都指向了高考本身。在很多人看来,高考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绑架了一切,没有人可以在这场战争中拥有选择中立的权利,所有人都必须毕其功于一役,要么成功,赢者通吃,要么失败,输光一切。而整个社会对高考的过度投入与热情,又使得这一切无限放大。如此残酷的竞争,既违背了人才选拔的初衷,事实也是对人性的一种摧残。

这种观念其实很具代表性。一方面,有些学生或家长从内心厌恶高考、痛恨高考,甚至认为高考乃是万恶之源,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匍匐于高考指挥指下,亦步亦趋,渴望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在这种复杂而纠结的情绪之下,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的心理防线都如琴弦般脆弱,稍不如意便有崩断的可能。新闻中给出的信息非常有限,但从“在名校读高中,上午放榜,他成绩不理想,可能一时无法接受”等短短数语中,我们已经可以大致勾勒这名少年的人生轨迹:这一定是个发愤图强的好学生,然而在他的生活中,除了学习,努力考出一个好成绩之外,没有其他。以至于当理想破灭,他顿时觉得努力没有了意义,人生也失去了方向,更重要的或许还是无法面对四周无比期待的目光。

问题显然不在高考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待高考的态度。高考作为一种制度,并不完美,批判高考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脱离现实来批判,就显得有失公允。没有高考,我们能拿出更有理想的替代政策吗?更重要的是,高考于每个考生都是公平的。因此,高考究竟是好制度还是坏制度,它的种种弊端究竟会在多大程度得以呈现,实际上取决于我们自己,你把高考看成什么,它可能就是什么。

不要把高考想象成一场你死我活的丛林战争。它固然是一种无比激烈的竞争,成功者可以欢欣鼓舞,并由此多一些人生机会,但决不意味失败者就一无所有,无路可走。事实上,平时成绩不错,临考发挥失常的学生也并非个例。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机遇无处不在。也有太多的事实证明,高考成功者未必就一定比失败者拥有更出彩的人生。这需要我们的教育者变得更加从容和淡定,从长远的角度来改良我们的教育方针和模式,更需要社会放下浮躁和功利思维,不再简单粗暴地以暂时的成功来衡量和评价一切。要知道,考生因高考失利而自杀,不仅是个人悲剧、家庭悲情,更是社会的悲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美文:智慧故事

作者:邓秀珍

启发人的智慧故事,饱含思想,启迪心智;最激 励人的哲理故事,成就卓然,受益终生。…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