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濮阳有群众反映,当地大力建设高档“公务员小区”,而价格只有市场价的一半。“新华社 发布”客户端记者调查发现,涉事楼盘确为当地面向市直单位公务员定向开发的商品住房,而当地机关事务管理局则表示,小区建设属商业行为,各种手续齐全,愿意接受社会各界监督。(7月30日 京华时报) 尽管当地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一再表示,该小区建设属商业行为,手续齐全,愿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不过这很难平息民众的激烈质疑。在畸高房价带来的诸多压力之下,这一“高大上”的公务员小区,显然深深刺痛了民众敏感的神经。一个只为公务员开“绿灯”的“高大上”的小区房价,无疑加剧了当地民众本已十分强烈的社会焦虑。 当前社会,虽然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买房困难,很多人多少年的努力都买不起一套稍微像样子一点的房子。虽然经过一些改革,各地的房价都在下滑,但是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买房子仍然是渴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尤其是是大城市更是只能“望洋兴叹”。在提倡公务员职业回归常态化之时,公务员廉价房的出现,就已经给公务员回归常态抹了一笔黑,让人们对公务员这一职业去特权化产生了质疑。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廉价房,但是出在了这样的节骨眼上,难免会产生倍加的负面辐射效应。那么,高档小区的房价只为公务员开“绿灯”,岂不是更加加剧了负面效应的辐射。 抛开现象看本质,归根到底还是属于“四风”问题。大户型小高层被市民称为“市长楼”“县长楼”,“到了一定级别才能购买”。这样的官阶与楼层挂钩,更是将官本位观念演绎到了极致。公务员在建设廉价房上,岂能本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态度”,先自己后百姓,这是权力脱缰之后的一种恣意妄为之行径,更是“形式主义”的化身。公务员住高档小区,这样更是让普通民众情何以堪,隐藏在背后的更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一处处簇新的公务员小区,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招摇着也撩拨着民众情绪。对此情形,有关方面理应引起高度警惕,更不要让公务员小区成为扎眼的地标。 房价的“绿灯”不能只给公务员开,而应该为广大群众开启。公务员建设廉价房,名义上是通过合法的途径为公务员办了一项福利,但实质上是利用政府权力给公务员转让了利益。只有建立起有效的制约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摒除特权衍生的权力“变现”行为的发生。更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才能让房价“绿灯”为群众常开,让普通群众都买上满意住房,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文/曾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