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大V采风”无须禁止 但要进退有据

时间:2014-09-15 20:10来源: 作者:向定杰 点击:
这种新渠道一个明显的优势在于大V是政府与公众交流的捷径,它更能够实现有内容、有信息含量、相互论辩的真正互动,因而才被各级政府寄予厚望,争相推崇。这是因为,一方面来自网民的意见可能过于分散,或者过多地带有“个人诉苦”性质;另一方面来自官员的回答

地党政部门邀请大V考察、采风日渐扎堆且多呈公开之势。随之即来的是“大V采风”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究竟是吃人嘴软、招安阴谋,还是尊重民意、良性互动?被“赋权”的“大V”与“借光”的政府怎样才能摆脱要么针锋相对要么暧昧不清的二律背反?权力掮客也好,民意代表也罢,大V们该如何自处?(9月14日 中国青年报)

要厘清这些纠结,首先必须言明当下的舆论生态。这个略微有点尴尬的现实就是官民之间的裂痕,也就是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对立与互不信任。在急剧转型、利益分化的语境下,理性的判断大多被感性的情绪湮没了,“仇富”、“仇官”等社会泄愤心理蔓延滋长,审丑逻辑与价值裂痕正在用力地撕扯着每个人的神经,精英与大众的认同出现分道扬镳。

正是官民互动的失败及伴生的群体性事件教训,给了网络大V粉墨登场、呼风唤雨的舞台。在起初,这些网络名人只需迎合底层大众,一味发布批评性的“负面报道”就能获得粉丝青睐,而那时的政府也远未像今日这么乖巧,甘愿放低姿态,与草根领袖对话。一切境况的扭转始于网络谣言治理,此后不仅大V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论,政府也积极抢滩微博,频繁亮相,争夺民意和舆论的走向。一边是网络“大V”们问政的热情和高涨的人气,一边是政府急于表述实况和传达理念。在这种情形下,政府与“大V”携手便显得水到渠成。

这种新渠道一个明显的优势在于大V是政府与公众交流的捷径,它更能够实现有内容、有信息含量、相互论辩的真正互动,因而才被各级政府寄予厚望,争相推崇。这是因为,一方面来自网民的意见可能过于分散,或者过多地带有“个人诉苦”性质;另一方面来自官员的回答则很可能流于形式,缺少个人观点。所以找到网民中的高手,借力大V就成为明智之选。同时,虽然被技术‘赋权’,人人皆有自媒体的民众也乐意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个权利转移给意见领袖。

不过,虽然这种形式具有新鲜感和传播效用,但能否给受众带来好印象却值得商榷。因为但凡成为政府座上宾、参与政府活动就会被一些人视为“失节”,钉上“耻辱柱”,被习惯性的误读为已被收买的走狗,怀疑其价值中立的程度,政府的公信力危机也一下子就转移为其身份的危机。不可否认,的确存在有一些大V不“洁身自爱”,网上说话恶狠狠,见官时候软绵绵,跃然一副谄媚嘴脸,但如果以偏概全,武断定义接近政府就被“招安”,怕是戴了有色眼镜。

纵观此般纠葛,其结果就是,大V不好当了。稍有失范,不是被政府打击,就是遭被网民唾弃。以前的大V只须读懂网民,现在夹在二者之间,还须读懂政府,只有知晓两头的情况,才能真正搭好桥,牵好线,这就要求大V不能凭借自我臆想说大话,而要基于客观事实说人话。其实,这样的环境于大V个人、于公共利益都是好事。一方面,在网络管理越来越规范之后,大V们在发言时,会更有理有据,使自己的批评更加站得稳,立得住,能服人;同时地方也能获得更加客观公正的对待,打通板结的交流通道,重建与人民的互信,使社会公共空间更加包容开放。

当然,过犹不及,距离必须适当。这既是大V对自我操守的保护,也是对政府形象的维护。只要在事实之上看得更清,说得更准,一时的落人口实又算什么?甭管“好话坏话”、“替谁说话”,只要说的是真话就不该惧怕风言风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说话要懂的22个分寸:懂得说话分寸的法门

作者:华良庭

好口才不仅仅来自勤学苦练,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说话分寸的法门,让你 在任何场合都能说得得体、说得到位、说得聪明、说…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