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勇气。从晒“三公”经费到定期公布,更说明了中国财政透明度正与日提升,公共监督已切实激活了政府效能的正能量。可以说公开"三公"经费的意义不在于"公开"本身,而是通过信息公开来规范政府在职消费行为,营造清明的政治环境,打造阳光透明政府。 李克强总理指出,新一届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但建设廉洁政府尤为关键,廉洁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石,一个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的政府才是人民所期盼的。读总理这段话,可以发现我们的党将将透明与廉洁有机结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动廉洁政府建设。 定期公布“三公”经费要真正做好,必须做到统一公开形式,内容详实。到目前,各地公开格式不统一、公开内容较粗泛、公开途径单一、财政支出预算制度建设滞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缓慢、职务消费制度存漏洞、监督主体执行力欠缺等问题,应通过统一公开格式、细化公开项目、增加公开途径、深化政府财政支出预算制度改革、健全法制保障、改革职务消费制度、加强人大制度建设等方面健全和改进目前我国"三公"经费公开制度。 定期公布“三公”经费的预算和决算情况,能够促进经费使用透明,把钱用在“刀刃”上,能真正办实事,预防腐败滋生,形成了规范权力运行的倒逼机制。以前不公开,就是搞再严格的审计,官员们也是大手大脚、公款私用、公车私开。公开后,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花钱不像封闭状态下那么自由随意了,在公众审视的目光下,乱用私用等不良现象的生存空间正在压缩。这说明:把权力置于阳光下,让权力公开透明,是最有效的防腐剂,同时也是约束权力的最好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