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地大力精简会议,改进会风。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反映,当地会议依然不少,只是换了形式,比如电视电话会议就成了新的负担,经常“同一内容要听三四次”。 三年前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明令要切实改进会风文风,精简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后来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就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当下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更是强调要在查找和解决不严不实突出问题上下功夫。为什么文山还在增高会海还在加深?为什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在回潮还在涨潮? 会议,作为一种信息交流、意见沟通、解决问题的形式,任何社会不可或缺;会议,作为一种培养成员对组织的认知与忠诚度的政治仪式,任何组织不能免俗。会议问题不在于会议本身,而在于会议异化——会议形式被依赖、会议手段被滥用、会议价值被高估。 人们都尖锐地批评“文山会海”的官僚主义现象。许多领导机关也一再下决心要填“会海”。但一年一年过去了,会议依然到处泛滥,成为四化事业前进的一个障碍。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会议、文件和各种活动是部署落实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但“过犹不及”,“成山似海”则成为工作的羁绊。 “不发文,上级部门就觉得不够重视;不开会,就担心下面掌握不好上级的精神。一些地方抓落实,不是抓成效,而是抓会议。”东部一位基层干部说,一些地方督查有没有落实上级要求,首先就要看有没有开会,让基层很无奈。 提高会议效率,关键是要在地方行政管理体系改革上下工夫。哪怕是没多少意义的陪会,也是跟你相关才让你去开的。所以,一些地方会议负担沉重,根源在于职能交叉,在于领导分工的粗放。(文/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