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受贿200余次,牵涉粮油、畜禽、餐饮等78家农企;千万“家产”中,受贿金额250余万元,另有810余万元无法说明来源。日前开庭审理的安徽省农委农业产业化指导处原处长金树芳贪腐案,揭开了官商“人情往来”的冰山一角。(10月20日 人民网) 从新闻调查上分析,金树芳受贿案属于一个“意外”的发现,“意外”之处主要表现在别人口中的“为人低调的金树芳”居然受贿上千万元,也“意外”在金树芳贪腐十年居然安然无恙未被发现,更“意外”在行贿企业和受贿金树芳都认为现在是人情社会,行贿受贿是一种“人情往来”最直接的方式。 安徽省农委一位干部这样评价金树芳:“他为人比较低调,他作为农业产业化指导处处长,与农业企业打交道很正常,但受贿这么多次真是没想到”。单方面认为低调的官员也能干出一番震惊社会的贪腐案,这只能说金树芳在人格魅力上塑造的足够完美,表面的正直清廉形象,背后却衍生出道貌岸然的丑态。如此高明的伪装也是现代贪腐官员迷惑群众,逃避监察部门的障眼法,让自己不容易被推至风口浪尖之上,从而继续自己为所欲为的行为,一步步陷入罪恶的深远。 并且高达上千万的行贿受贿行为,居然在十年内都未曾发现,还是监管部门调查另一起案件时才金树芳的贪腐行为牵连出来。从侧面反映出了当地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毕竟不管金树芳在怎么伪装,再怎么掩饰,也能从很多小细节,小道消息中查出一些端倪。我们很难知道当地监管部门的意图何在,也不敢相信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和深度是否有心触到金树芳受贿的事实,或许由于官员权权、权益之间的交集才致使监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出障眼法让金树芳安稳度过了十年。 更让人难以费解的是,明明是行贿受贿,却被当地企业和金树芳“雅称”为“人情往来”。人情往来是假,行贿受贿才是真,因为在记者对涉事企业负责人的采访中得到了以下观点:第一是企业“花钱好办事”的心态,不可否认,很多地方官员变异成为了一个只吞不吐的“提款机”,在提高办事门槛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大肆吸金;第二是企业“花钱买心安”的心态,金树芳作为一方官员,在涉及农业的事务上是有足够的话语权的,一句不高兴就可能让一个企业寸步难行,甚至毁灭,这样逼迫性的权力也使得当地企业把行贿当成理所当然之事,从而自认为能睡个安稳觉;第三是企业“花钱随大流”的心态,盲目跟风助长了金树芳大力度受贿的气焰,也使得让很多企业对行贿当成了应该做的事,俨然成为了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然而,贪腐官员不管如何掩饰,也无法逃开法律的制裁,毕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官员在仕途这条路上偏离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那么结果就像“提款机”一样,吃进去的钱财终将如数吐出来,而且还要背负着严重的罪名,人生终将了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