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沛县商务局党委成员、招商管理局副局长刘某近日被曝出欠下大量债务后“失联”。昨天,商务局纪委负责人向现代快报记者证实,刘某确实已有半年多没有上班,目前也无法联系到本人,县政府已对其做出辞退的处理决定。(《现代快报》 11月12日) 近日,有关沛县商务局一副局长刘某借钱跑路的消息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昨天,沛县商务局纪委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刘某为商务局党委成员、招商管理局副局长,负责招商工作。对于传闻,他证实,刘某确实已有半年多没来上班,目前也无法联系到本人。刘某目前身在何处,单位也不知晓。 自去年以来,中央对腐败的打击力度日趋加大,上至省部高官,下至普通科员,概莫能外。频频曝光的贪腐案,让不少官员闻风丧胆。2013年6月,广州花都区政协原主席王雁威“失联”;2013年9月,湖南祁东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原局长周泓波“失联”;9月18日,河南洛阳市副市长郭宜品确认“失联”;9月19日,江苏句容市档案局副局长郑某确认“失联”……为什么官员频频“失联”?这种“迟钝反应”究竟是怎样造成的?这些“炙手可热”的官员们,既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又是纪检监察的重点监督对象,难道长期以来,他们都是“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面对失联、失踪官员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强化监管机制,分类施治。防止官员外逃:一是要加强对官员的日常监管,包括“八小时以外”的监管。对于官员随意离开工作岗位、违规经商、赌博等问题要注意掌握情况。二是要加强对官员身份信息、出国的监管,防止其拥有多个身份证,防止其利用因公出国考察和因私出国旅游之机脱逃。三是要加强对“裸官”的重点监管。对“裸官”非但不能重用,还要重点关注其履职情况和财产等信息,防止其“跑路”。四是要加强对贪官的海外追逃,一方面让他们梦断异国他乡,另一方面对那些想逃未逃的人形成震慑。 伴随着公民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官员“失踪”等公共事件的审视目光更加敏锐,从近日多起失踪事件源于网络曝光便可窥见一斑。基于此,官员“失踪”案不能一味地让公众蒙在鼓里。采取规避的态度难免会使群众更加疑惑,唯有选择铁的纪律,运用铁的手腕,严肃处理贪腐的失踪干部,才能形成震慑,彻底扭转干部频频失踪的现象。 官员“失联”不仅是一次官员卷了款、跑了人的犯罪,不仅带来了当地巨额的经济损失,更是对当地政坛的一次嘲笑、一记耳光,直接危及党和政府的权威,对党和政府的形象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未免有“马后炮”的嫌疑,笔者认为只有将监督关口前移、充分调动社会公众的监督积极性,才能真正将官员违规、违法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实现监督的及时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