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的时候,忽然想看十年前那部风靡一时的《泰坦尼克号》。十年,漫长而又短暂的一段时间,十年中溜走的,很多,很多。电影还是那样的画面,但再看这些似曾相识的画面,又多了很多的意味,光影中的故事多了另一种解读的方式,那里面有我自己对岁月的感触和眷恋。脑子里闪过很多片段,恍然之间置身于十年前的时空中,看到擦身而过的行人,众声喧哗的大街,红红绿绿的色彩,模糊成一团的街道背景。 那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说不清楚因为什么,有什么?不知不觉中,十年拖着厚厚的裙裾远远地离去了,我想起波德莱尔的一句话:只见裙裾一闪,旧的一年已弃我而去。现在离我远去的,不是一年,而是十一年了。印度人对时间没有具体的感觉,他们的历史书写得一塌糊涂,因为他们看重的不是此世而是彼世,此身和此世,不过是通往彼世的桥梁,那边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这种时间观很有意思,可惜,他们错过了一个真正精彩的世界,拿未知的世界换已知的世界,这无论如何也不是明智的做法。 露丝楚楚动人。现在的温丝莱特,已近中年,今年她如愿以偿地凭借《生死朗读》拿到了久违的奥斯卡小金人,那一年,她的影迷挥拳抗议,也没能为她和迪卡普里奥争取来一尊小金人,时间将他们的演技锻炼得炉火纯青。看到露丝和杰克在泰坦尼克的船头缱绻着做小鸟飞翔的场面,多少还是有一点伤感,因为后面的悲剧这份柔情蜜意如此扞格不入。将一个爱情故事用悲剧的形式来表现,这不是詹姆斯卡梅伦的创举,历史上这样的故事俯拾皆是。但是,卡梅伦将这个悲剧拍得恰到好处。这是他的本事。我曾和一个朋友说,前面的爱情是为了强化后面的悲剧,悲剧也是为了强化这段爱情。假如二者分开,则什么也不是。 电影中,导演不失时机地将老态龙钟的露丝切换到故事的进程中,当白发苍苍的露丝隔着时空看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她的眼神,很令人感动。那是一种撩人心扉的期待。时间的魅力,在于它把失去的东西变得很有诗意,假如杰克和露丝没有遇上这场灾难,他们的未来又是什么呢?世俗的生活会抹去他们的柔情蜜意,露丝也许和《项链》中的玛格丽特一样,为一时的虚荣还上十年的债务。时空的暌违造就了露丝至死靡它的深情。当然,美妙的爱情故事不能拿现实这把破烂的标尺来衡量,要那样,世界上就只剩下俗不可耐的红男绿女了。 非常喜欢电影中的配乐。悠悠的音符和凄美的故事相得益彰。詹姆斯霍纳独树一帜的作曲才华,在《泰坦尼克号》的原声音乐响彻大街前我就领略了,《秋日传奇》的电影原声被我听了十几年,他的音乐像烟霞,散绮出迷离的色彩。《泰坦尼克号》的电影配乐,我最推崇的是《rose》和《hymn to the sea》,前者透明得像水晶,后者伤感低迷。露丝和站在泰坦尼克的船头,小鸟一样飞翔的时候,那段配乐堪称天籁,回旋起伏的女声和笛子盘旋萦绕的伴随,仿佛在祝福又像在感叹, 真希望故事就到此为止,后面的惨绝人寰不要继续。电影中,高大豪阔的泰坦尼克刹那变得破旧不堪,一对璧人令人心醉的缠绵定格成记忆中的永恒。露丝的背叛,出于对旧时家庭和沉闷乏味贵族们的深深厌恶,她不希望生命被压抑得失去活力,四处流浪的画家一无所有,但他身上有一种鲜活的生命活力,无拘无束,两人的结合,正是基于这种生命节拍的暗合,当这种节拍琴瑟和鸣的时候,就算是灭顶之灾,也无法隔绝他们。一听到电影的音乐,我觉得五味杂陈,音乐里面勾勒出青春岁月的面貌,描摹出那时的心境和迷惑,王朔说过一段不大好听的话,青春的岁月像一条河,流着流着就成浑汤水了,诚哉斯言!真怀念那时,内心很多种想法,总觉得能改变很多,摆在前面的就算是荆棘载途,也仍旧豪情满怀。现在逐渐失去了那种感觉,脚下是坦途,却看不到怦然心动的风景。
十年前,《泰坦尼克号》是文化市场的一大事件,各路人马人声鼎沸,纷纷发表高见,这部电影刺激了人们的欲望,利用电影大发其财的乘机而入,兜售杰克和露丝的爱情,照片,画报,T恤上面杰克和露丝飞翔的姿态随处可见,街头混混看完电影之后对恋人信誓旦旦的也不乏其人,世纪之星钻石亦假亦真,散射出赝品特有的光芒。那年代很有意思,一部电影将人们的生活搅得水花四溅,现在不大有这样的景观了,人们似乎麻木了,就算你爱得山崩地裂,也不大会触动他们的神经。
《泰坦尼克号》的魅力,在于它表现了一段很纯粹的爱情,两人结合,露丝不是因为钱,杰克不是因为她的显赫身世。这个故事,拿到现在来,有多少人会赞同呢?露丝的光彩照人,除了她的天生丽质,还有一点,是她那真实流露出来的生命力。她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想委曲求全把自己生命力的火焰熄灭了去换取纸醉金迷的生活。所以,当暂时摆脱了豪门的羁绊,她绽放出来的生命力,和身边火炉中的熊熊火焰相映成趣,令人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