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观后感:其实成龙是个会讲“三俗”故事的人
时间:2012-12-20 19:40来源: 作者:李星文 点击:
次
原先的香港警察陈家驹也载道,但那是个人英雄主义和香港市民文化的代言者,不提倡以集体名义牺牲个体生命(《A计划》续集里马如龙怒斥革命党那段为证),近十年的成龙像绝大多数北上的香港电影人一样修正了价值观,电影里越来越强调族群意识和国家观念,所以
《十二生肖》号称是“成龙最后一部搏命电影”,与《霍元甲》当年宣称是“李连杰的最后一部武术电影”异曲同工。李连杰后来并没有停止大打出手,“武术”收山了,动作还在。成龙也已经撇清:不是说以后就不打了,而是不再如此大规模地打了。反正就是“三峡告别游”吧,告别之后,涨了水的三峡还在。
看完影片之后,觉得宣传语并非纯然噱头,成龙的确再现了颠峰时期的灵活身手和玩命精神,但体力和技巧毕竟不比当年,即使舍不得放弃动作片,也该挂上白胡子转型当师傅了,就像今日之洪金宝。
影片一上来就是全身装满滑轮的“地龙术”,成龙在蜿蜒起伏的山道上与对手追车,枪战。007电影开场必有大型动作戏,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也是如此。这场将近十分钟的动作戏确立了影片的水准,凶险、狂想、命硬,正是成龙赖以成名起家的看家本领。具体过程不赘述,还记得《警察故事》里一把雨伞追大巴的经典桥段吧,在惊险和创意两方面,新片里这段戏毫不逊色。而后头车间大战那场戏,成龙一人躲避多名对手追击,有些像《A计划》里马如龙大闹赌场的场面。大打一番后,造假设备爆炸,引发连锁反应,摧毁了整个车间,又像“警察故事”里成龙开着一辆汽车顺山坡而下,摧毁整个贫民窟的场面。
时光匆匆20载,成龙由小伙子变成资深中年人,他的观众也已换了几代。蓦然回首,成龙电影跟我们很多人的青春时光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两场大打最能催发我们的怀旧感。一年一部成龙电影看着,过瘾的同时,也有迷惑。虽然替身的存在已不是秘密,但成龙身上的伤和流过的血也是真切的。有时不免会想,拍电影值得拼上性命吗,观众从中获取快乐是正常的电影伦理吗?
开场山坡大打,中段丛林大打,结尾空中大打,中间还有无数小打,但《十二生肖》和现在的成龙不止有这些。除了勉力做动作,他还有武装到后槽牙的科技含量极高的装备。那身滑轮战衣就不用说了,扫描和复制模型的仪器,原地起跳的滑翔伞,天眼通般的监控设备,成龙这次扮演的文物大盗,其背后的科技班底比007的团队也差不了多少。这些有灵气的小花样,有效地分解了成龙体能上的压力,在没有爬高伏低踢飞脚的戏分时,片子仍然机巧百出可爱多。
动作出彩,科技给力,要说稍弱的就是故事了。一个文物大盗团队,纵横世界窃取宝物的故事,可以无限跳脱滑稽纵横捭阖,就像成龙以前的《飞鹰计划》《龙兄虎弟》等片。可是今时成龙不同于往日陈港生,他是泱泱大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一张名片,他是地球人最熟悉的那张华人脸庞,他不再是英国殖民地而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市民,他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承担起了“载道”功能。
原先的香港警察陈家驹也载道,但那是个人英雄主义和香港市民文化的代言者,不提倡以集体名义牺牲个体生命(《A计划》续集里马如龙怒斥革命党那段为证),近十年的成龙像绝大多数北上的香港电影人一样修正了价值观,电影里越来越强调族群意识和国家观念,所以《十二生肖》里的JC以自私自利始,以献宝于国家终,漂亮妹妹姚星彤每每讲出一些正确但听起来突兀的道理。这种剧情设置跟成龙电影年轻时的主张大异其趣,所以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成龙的身体又回到了无所不能的年轻时代,但他的心只能停留在今时今日的宏大叙事中。
其实成龙是个会讲“三俗”故事的人。他和影迷、歌迷的现场互动能力是顶级的,他给媒体喂料的技巧也是一流的,“三请林凤娇”和“向老板撒娇”的段子讲得何等生动,他知道怎么才能搔到大众的痒处。所以,他如果想在电影里讲一个跟大众打成一片的故事并不难,只是今时的成龙是走了很久的成龙,诸般因素推动下,他养成起高音的习惯。这就好比早年间的赵本山没有载道任务,就是无所顾忌的“我叫不紧张”,后来树大招风,就成了春节晚会上的“火炬手”。
这部电影值得一看,仅凭动作戏和科技装备,就已经值回了票价。我只是私心希望,成龙有一天还回到个人英雄主义中去,正能量也可以有很多种传播渠道。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