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闪闪的红星》:幕后故事其实比电影本身更精彩

时间:2013-01-08 18:45来源: 作者:王迪 点击:
就是这样一部好戏,又有谁知道这部戏也经历了多少风雨才展现到了观众的面前呢,下面影人来给你揭晓它的台前与幕后。当时了为响应号召:给孩子们拍电影。1972年10月,中央文化组在京召开“拍摄革命样板戏影片座谈会”。来自八一、长影、北影、上影、新影等制片

  导读:新浪娱乐讯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电影导演李俊于2013年1月7日上午10时因病逝世,享年91岁。生前曾先后指导了故事片《回民支队》、《农奴》、《闪闪的红星》、《归心似箭》和《大决战》影片,其中《闪闪的红星》中塑造的潘冬子形象是几代少年儿童的英雄偶像。《大决战》获得第十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二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美术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道具奖和最佳烟火奖。李俊曾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导演奖”。
  
  在那个年代,影人从小就是看着战争片过来的,在七十年代可以说在银幕中大部分全是红色经典影片,在众多的红色经典中最令影人印象深刻的就有这部《闪闪的红星》可以说太经典了,在那个时代火爆一时。主角都是天真活泼的小男孩,故事反映了他们在战争时期遭受的伤痛与成长。《闪闪的红星》这部充满了一股浓浓的感伤。多少年过去,不能忘怀的是儿童团员潘冬子的眼神,小小年纪竹排上凝视红星,饱含对理想的向往与热情。而在大土豪胡汉三的家里,准备烧死胡汉三时,潘冬子眼睛里的火焰,不仅仅是仇恨的火焰,更是大义凛然的火焰。
  
  就是这样一部好戏,又有谁知道这部戏也经历了多少风雨才展现到了观众的面前呢,下面影人来给你揭晓它的台前与幕后。当时了为响应号召:给孩子们拍电影。1972年10月,中央文化组在京召开“拍摄革命样板戏影片座谈会”。来自八一、长影、北影、上影、新影等制片厂的样板戏摄制组主创人员和负责人,汇聚开会。会上江青突然想起刚刚看过的南斯拉夫儿童片《铁道儿童》,兴之所至,说了一句:“你们要为孩子们着想,为孩子们服务。我向你们呼吁,给孩子们拍些电影吧!”八一电影制片厂革委会主任彭波回到八一厂后,即刻召集创作人员,琢磨创作事宜。很荣兴当时“中央广播电台正在播小说连播《闪闪的红星》,众人听了一遍,觉得很有改编电影的基础,便向彭波作了汇报,建议拍成电影。
  
  当时,选演员最费功夫的是寻找扮演冬子和椿伢子的演员。李俊导演在精心构思剧本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少年演员的筛选工作。为了能够选到满意的少年演员,李俊把选拔和培训冬子演员的任务交给演员出身的副导演师伟去做。师伟为了寻找两个小演员几乎跑遍了整个北京城,好不容易找到了祝新运。
  
  祝新运是北京市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因为他1962年出生的时候正好赶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召开,就取名新运。祝新运到了八一厂,摄制组领导让他表演一个节目。祝新运开口便朗诵了一首儿歌,题目叫《小蜡笔》。“小蜡笔,手中拿;小弟弟,会画画;红的画太阳,黄的画葵花;棕的画土地,绿的画庄稼;画出未来的新农民,建设我们的大中华!”祝新运边朗诵,边表演,惹得大家掌声不断。李俊导演看后,觉得这个孩子正是他心目中的冬子形象,便当场敲定下来。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部戏拍出后竟然大火,演员火了,导演火了,最有意思的是戏中的经典台词竟然火了数十年,一句“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至今仍被大家熟知,李导的一个《闪闪的红星》作品影响了一代人,流传了半个世纪,主题曲唱响了大江南北。没有想到李导也离开了我们,在这里影人向前辈祝福愿天堂之路一路走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设计大师:时尚的引领者

作者:文月

当我们走在都市的大街上,看着满眼花花绿绿的广告牌,还有广告牌所依附着的耸立云端的高楼大厦,可曾想到是谁设计了它…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