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叫《天伦》,取材于郑州火车站真实案例,最终帮9个被拐孩子找到了家 记者专访电影编剧回忆电影背后的打拐故事 10月27日,王仲刚关注到一则消息:刑法修正草案中,提出了“买方入刑”的说法。 这让曾经长期关注打拐的他颇感欣慰。1996年春天,由他编写的全国首部打拐电影《天伦》上映,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在那个几乎不用网络的年代,电影“火”的程度并不亚于不久前热映的《亲爱的》。 人物简介 王仲刚,生于1954年,河南固始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铁路公安系统工作42年,参与侦破数千起案件,多次立功。数十年来,他创作出400多万字各类文学作品。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庐山恋》的男主角 今年,60岁的王仲刚从郑州铁路公安局政委的位置上退休了。作为一个长期“一手拿枪、一手拿笔”的人,他创作了4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他最看重的,是剧本《天伦》。因为这个剧本拍成了电影,上映后帮9个被拐儿童找到了家。也因为电影的热映,在信息没那么通畅的年代,间接大范围地宣传了打拐防拐。 1995年,由王仲刚编剧、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天伦》开机。电影的导演和主演是曾凭借《庐山恋》一炮走红的“一代男神”郭凯敏。电影取材于王仲刚亲自指挥侦破的真实案件——一系列发生在郑州火车站的拐卖儿童案。 开机仪式于1995年11月15日在郑州举行。王仲刚、郭凯敏和本片责任编辑祁海,商量把开机仪式策划成一个被解救儿童的寻亲仪式。十几个被解救的儿童出现在现场,此后被各地媒体跟踪报道,在全国掀起了为他们寻亲的热潮。 电影讲述了几个孩子被拐卖后的各种遭遇,以及家长寻子、民警解救的过程。12岁的小女孩雷蒙蒙失踪后,她的爸爸精神失常,在街头不停地拉小提琴,求路人帮他找孩子;刑警队长老马在营救被拐卖儿童时,被愚昧村民用石头活活砸死……片尾还特意将已被解救但尚未被认领的10名儿童的镜头一一打出,这种与现实对接插入公益广告的创意,与《亲爱的》片尾为电影原型人物寻子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影片当年获得了不少奖项,至今在豆瓣网上,还能看到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评论。 电影中的故事取材于郑州火车站真实案例 王仲刚创作的这个剧本,取材于真实案例。 1993年,王仲刚任郑州铁路公安局刑事侦查处处长。当时接到报案,郑州火车站连续有几个孩子在高架候车室失踪。 郑州铁路公安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发现案发都是在夜晚,都是母亲带个男孩。民警日夜守候,不久就抓了个现行。由此为突破口,抓获了一批人贩子。 当时的人贩子,用的是“麻醉”的手段。那时候不像现在,火车都能直达,那时很多火车都要转车,郑州站是个大站,许多车需要在这里中转,有时候转车要等两三天。人贩子专门寻找一个女子带着男孩子,在高架候车室长时间等车时下手。 他们惯用的手法是,和孩子母亲套近乎,等熟络了趁她不备把麻醉药下到饮料里,一看当妈的睡着了,就把孩子抱走,然后卖到新乡和安阳等地,一个孩子一般卖几千块钱。 案件破获后,解救出一批孩子。这些孩子被拐时都很小,不知道家在哪。经公安部门协调,暂时寄养到当地农民家里。 这部打拐电影帮9个被拐儿童找到了家 王仲刚发现,被拐家庭中,许多家破人亡,有的病了、疯了、自杀了,有的在找孩子的漫漫长路中受尽折磨。他决定以此为题材,创作一个剧本。 他多次和已抓获的人贩子聊天,走访丢孩子、收养孩子的家庭,随后创作了剧本《天伦》。当时新乡市公安局也破获了一批案件,解救了一些被拐自四川的孩子。 开机仪式上,露面的孩子们都是从四川拐来的。媒体报道后,两地省委书记也作了批示,要帮孩子们找家。其中有9个被拐儿童找到了亲人,没找到的,都带回了四川。 如今时隔近20年,在王仲刚看来,人贩子拐卖孩子的手段,以及带给被拐儿童家庭的痛苦,并没有多大变化,而亲生父母和养父母之间的伦理冲突,也一直存在。 被解救并找到亲人的孩子中,有个叫米伟,1991年被拐时才3岁,他独自在父母单位宿舍区玩耍,仅几分钟时间就不见了。他的父亲每月工资仅400元,母亲工作的企业濒临倒闭,为了找孩子,他们几年来下福建、上辽宁,只要听说有被解救的儿童,都要去看一看。到1995年,他们已经负债2万多元,想来郑州看看,但是实在没钱了,决定先到成都看看被拐孩子的照片。 李双勇的母亲、四川省彭山县的帅学茹是相对幸运的一个,她赶到解救出孩子的获嘉县派出所,不到5分钟便找到了自己的儿子。李双勇原名韦帅,1991年在街上玩耍时丢失,当时仅有5岁。李双勇河南的“母亲”家极为贫穷,连顿像样的饭菜都吃不上,可他的亲妈妈与他相认时,他却又哭又踢。当时他依然穿着妈妈4年前为他亲手织的黄绿绒毛衣,却早已从记忆中把亲妈妈忘得一干二净…… 这么多年以来买方市场一直存在 近20年过去,王仲刚发现,如今,在打拐技术上有了很大提升,比如DNA对比等,法律也在进一步修正,尤其是人们的防范意识也已经普遍提高。 但是,多年来,庞大的买方市场一直存在。 当年,王仲刚发现,买人的一般都在农村。买孩子的要么是没有男孩子,要么是不能生育的。拐卖儿童之所以猖獗,主要还是根子里的重男轻女思想。在农村,有儿子的家庭才不被欺负,才能传承下去。拐卖妇女是由于长期的人口比例失调,在一些地方男子娶不到老婆。还有就是钱的问题,按照正常的说媒、下聘礼程序,有人结不起婚,买来就比正常娶来容易得多;更重要的是,人们不把买卖人口当成犯罪。 “人贩子图钱,用这个养家糊口,不认为是犯罪,有的人贩子还荒唐地认为自己是帮忙。对于买孩子的人来说,更是觉得不可思议,花钱买孩子怎么是犯法的?”电影中民警解救孩子而被村民攻击,现实中也确有其事。而当时有的买孩子家庭,竟堂而皇之向孩子的亲生父母索要补偿费。 但好在,10月27日传出消息,本次刑法修正草案中,将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修改为“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也就是说,民间呼吁多年的“买方入刑”即将实施。在王仲刚看来,这也许是最大的进步。 河南商报记者李肖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