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我们的小学时代,那时候看一场看电影,对于我们来说似乎确实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可以说是一件大事情。我们有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用来行走在去电影院的路上,然后再以几倍的时间去讨论,很多电影至今都能记住诸多细节、情绪。男生们往往感情粗糙些,但也不免紧张。至于女生们看以亲情主导的电影,虽然年纪小,但依旧每次都备足了纸巾,千篇一律的套路和观后感,贡献给了《妈妈再爱我一次》,即使男生们门觉得并比不上排排队走在去影院路上时的那种兴奋和激动。那时候的电影,主题暂且可以定义为教育,至少老师会这样引导。而快乐,则往往并非看电影的第一目标,不过,陈佩斯和他老爹陈强的那些经历,还是让我们感到快乐。中国儿童电影的发展走了多少年教育的路子。大人创作电影,总想着教育孩子些什么。是诚实守信,或是勤劳勇敢,是孝亲敬长,或是文明礼貌,带着教育目的的电影常常获得大人们的一致好评,由此也能够赚足家长们的票房。寓教于乐是儿童电影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而王军导演将这个主题发挥到了极致,《马小乐之玩具也疯狂》可以说是当前华语动画片的快乐担当。高中必须竞争,初中有些竞争,而小学生最好还是快乐为本。 高尔基说“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更好的未来。而当代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家长们确实多走了几年路,在桥上吃了不少盐,似乎有着充分的资格要求孩子这样那样。其实,每一代人所面对的环境都会有所不同,也许分数不再那么重要,更关键的是在于性格养成、社会实践和为人处世,事实上,多数家长并不及格,很可能还不如孩子。问题学生或许有,问题家长一定有,社会自然也是有一定问题的,但是并非应该由学生来承担。幸福在于自己的感受,当然不应该是量化考核的分值所决定。 《马小乐之玩具也疯狂》一开始,小朋友便被要求多多,尤其是以上一代人的眼光看过去。直到家长被孩子的快乐,特别是穿越后的故事,显示出了快乐的力量和无限可能性之后,当快乐被当做目的而不是手段的时候,整个电影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我们看的这一场,孩子们是主力。家长们不知不觉就被电影所吸引,而孩子更是看的入迷。教育的外壳不那么重,反而使得人们能够在更轻松快乐的氛围里感受电影的情怀。时刻思考着影片教育意义的家长没有满意的得到教育孩子的答案,反而收获了教育自己的理念,乞求看到新奇世界的孩子没有被教育的牢笼束缚,反而天马行空,和主人公一样收获了快乐,做了一次快乐的主人。在这样的观影体验中,家长与孩子似乎是反过来了,孩子的心理和意愿成为了影片的走向,孩子们通过这样一部电影“教育”了家长,一切的“为你好”其实比不上“让你快乐”,在孩子们的心里,快乐才是第一位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中国父母常常以爱孩子、为孩子好为理由花费大把金钱在节假日将孩子送进“奥数班”、补习班,剥夺了他们游戏的时间和权利。真是真的为孩子好么?他们是真的爱孩子么?电影里中学校举办了“蒙眼摸手认孩子”的游戏,口口声声强调“都是为你好的”爸爸妈妈却没有分辨出马小乐的手。对孩子来说,他极度渴望爱,又极度渴望安全感,在爱与安全感两个要素之间,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将对孩子的成长构成不可修复的伤害。当然,我们不能仅仅凭借一个游戏就给这对父母贴上一个不爱孩子的标签,但这至少说明,现在有太多父母没有恰当地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中国父母什么时候才开始承认教育的艰难呢?有太多人直到自己的孩子成为“问题学生”,才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惊恐。关心孩子的学习不等于关心孩子的成长,怎样在引导孩子学习和快乐成长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是这部电影所引出的值得我们反思和探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