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半壁江中文网_华语综合文化门户,深度访谈,观点评论,新书推荐,读书笔记,情感故事,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文化播报 > 书事书讯 >

中国少儿科普图书究竟差在哪儿?

时间:2011-08-22 22:55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王莹 点击:
《奇妙的数王国(典藏版)》,李毓佩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推荐的100本书中只有4本原创科普读物,而位于各大书店的少儿科普图书排行榜前几位的也都来自国外. 近日,由京东商城图书音像频道主办,上百家媒体开列候选书

《奇妙的数王国(典藏版)》,李毓佩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推荐的100本书中只有4本原创科普读物,而位于各大书店的少儿科普图书排行榜前几位的也都来自国外.

  

  近日,由京东商城图书音像频道主办,上百家媒体开列候选书单,资深编辑、书评人、公共知识分子、文化批评家联合打造的“2011年上半年好书”榜单揭晓。此次评选不以书籍销售业绩为标准,而以书籍的时代性、创新性、普及性来衡量书籍本身的内涵价值。榜单共分为小说文学、经管励志、社科历史、生活、少儿五大类,其中入选少儿类的图书包括《窗边的小豆豆(新版)》、《大象巴巴故事全集》等10本,但遗憾的是,竟无少儿科普作品入选。

  

  在不久前由公益研究机构新阅读研究所组织专家研制发布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教育专家们把图书分为文学、科学和人文3类推荐给孩子。项目总负责人、新阅读研究所名誉所长朱永新教授在发布会上说:“这一次我们用真善美来统领书目,文学的当然是基于美的考虑,科学的是基于真的考虑,人文的是基于善的考虑。对真、善、美的认知和追求是每个人成长中最具基础性意义的‘立人’之本。”由此可见,少儿科普图书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翻开“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的一套叫做《101个神奇的实验》的科普书,笔者顿时就被吸引住了。这套书分别为孩子们提供了101个关于水和植物的既有趣又易于操作的小实验。如“氧气工厂”,小读者们只需准备好两棵水生植物、3个干燥的空杯子、3个铁钉等常用道具,再按照书上的指示完成6个步骤,结果就会发现,不同杯子中的钉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这些有趣的现象自然会吸引小读者在书中寻找神奇现象背后隐藏的科学奥秘,引导孩子亲自动手实验,更容易让他们和科学“亲密接触”,并且爱上科学。

  

  科普图书真正要带给孩子的是科学精神和对事物的好奇心

  

  然而,一个严峻的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推荐书目中的21本科学类读物里只有4本属于原创。而从一些图书网站上少儿图书的销售榜也可以发现,销量名列前茅的图书一般来自美国、韩国和法国。“洋货”称雄少儿科普读物市场的局面不能不引起我们反思:中国的原创科普与国外科普相比到底差在哪里?

  

  对此,“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项目的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也曾出版过不少优秀的科普作品,甚至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对科学的向往,但现在看来,无论是知识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些‘旧’了。当前我国小学生的原创科普作品从数量到质量,和国外的科普作品都有一定差距,不过,书目还是推荐了几本中国原创的科普作品。”在这位负责人看来,我国少儿原创科普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写作观念不正确。多数科普作家专业知识功底深厚,但不能明确自己的写作对象,在语言方面不知如何对孩子说话,专业术语运用太多,小读者不太能读进去。

  

  知识模式生硬。我国很多科普读物采用一问一答的“填鸭式”方法向孩子输出知识,重在告诉读者答案,不容易引导小读者去思考问题,更不能带领他们发现探索科学的乐趣。

  

  出版形式不吸引人。原创科普读物一般文字多于图片,文图样式较为固定,编排形式过于死板,外观设计不够活泼,不符合孩子的阅读心理。

  

  科普图书真正要带给孩子的是科学精神和对事物的好奇心,就像那套《科学家工作大揭秘》,并不是在笼统地介绍古生物、考古等艰涩难懂的知识,而是从研究这些学科的科学家入手,配合大量真实的图片、数据和故事,将科学家们真实的工作状态展现在小读者面前,帮助他们揭开科学家的神秘面纱。

  

  新生代作家应关注少儿科普

  

  面对少儿原创科普读物在出版方面的指责,科普出版人也有着自己的无奈。入选“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的4本原创科普读物之一的《奇妙的数王国》,是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科普读物编辑室薛晓哲主任策划出版的。他在谈到国外科普图书受欢迎的原因时说:“外国引进的科普读物走俏市场,一方面是由于国外的图书整体水平确实高于国内,这在某种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读者崇洋的心态,只要看到是国外引进的,就认定好。其实,仔细研读文本,很多引进版的文本远不如国内原创的。另一方面,欧美一些国家的图书在用纸、装帧设计、插图等方面投入很大,书做得很漂亮,肯定更吸引读者。而我们的图书出版存在低定价的状况,压缩到源头必然压低用纸、插图的投入,低定价导致低水平,形成了一种出版的恶性循环。”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薛晓哲依然认为原创科普有着自己的优势:不需要担心因为翻译造成的内容上的偏差,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作者更容易写出让本国读者引起共鸣的好书。因此,他一直坚持出版原创科普读物,他说,这也是为了满足自己作为出版人的一些情怀。

  

  虽然“中国小学生阅读书目”中所囊括的21本科普书是经过层层筛选产生的,但是负责这次科学类书目推荐工作的北京师范大学吴岩副教授依然觉得书目存在一些遗憾,这些遗憾也可以说是对原创少儿科普的遗憾。为了保证图书的经典性,推荐书籍中缺乏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科学内容,如环保、电脑技术等,关注这方面内容的科普书相对于天文地理、动植物等学科来说也显得更为薄弱。另外,除了科普图书本身存在的问题,吴岩认为,目前新生代作家对儿童科普关注度不够,新的少儿科普作品较少而且没有足够的社会影响力,两代作家作品出现严重断裂和青黄不接的情况。另外,科普市场的低迷与家长、老师也密切相关,由于家长和老师对科普读物缺乏足够了解,所以对孩子科普阅读方面的引导较为欠缺。

  

  内外兼修才能标本兼治

  

  令人欣喜的是,面向成人的科普读物正在逐渐拥有自己的生命力,并受到越来越多大众的认可。以“科学松鼠会”为例,这群努力“剥开科学的坚果”的“松鼠们”大多不仅拥有专业的学科背景,而且文字出众。为了培养大批科普后备军,更是积极与中国科普作协和上海科普作协合作,开设了科普写作辅导班来培训学员。并且积极推动各种科普活动,除了科普讲座和沙龙,在2009年的科学嘉年华上把化妆晚会、交友聚会、音乐剧等原本与科学毫不沾边的活动形式与科学联系在一起,让科学变得轻松活泼。

  

  而创刊于1960年的《我们爱科学》杂志,是我国创刊最早的少儿科普刊物,但它并没有被时代所淘汰,去年的月发行量已达到120万册。这些成功案例是否能够给少儿科普图书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少儿科普是否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具有深厚专业功底的科学工作者去了解孩子的心理,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为他们写作?是否可以在出版读物之外组织孩子尝试更多的科学活动,吸引他们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国原创少儿科普创作路途遥远,亟需各方共同努力去探求答案。

  

  《中国教育报》2011年8月18日第3版

(责任编辑:冷得像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手机阅读请扫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