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纯真的青春,不是为了让你们嫌弃 你这么愣头,一定很年轻吧。 从小到大,这种话你一定没少听过。 青春是惶恐的,还有比青春更惶恐的事情吗? 其实是有的。 比青春更惶恐的事,就是你青春什么都不懂、很懵逼的时候,还有一帮“长者”在旁边指手画脚,他们嫌你早恋、嫌你不自律,嫌你不独立,嫌你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嫌什么嫌啊。 我们没老过,你还没年轻过啊。你年轻怎样一个德行你不知道啊。对我们的青春各种嫌弃,说一些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话,简直是耍流氓啊。 今天,我们就借着一本书,捋一捋那些让我们崩溃的事。 (如果你确定真不想知道这本书,趁现在离开还来得及)。 1.小小年纪,学业为主,搞什么早恋 ——我们还有青春和成长 你青春懵懂、明知不可,仍旧遮遮掩掩对他/她怀揣好感。家人一旦发现苗头,甚至连苗头都没有,就给你带上早恋的高帽子。 你很委屈,每天电视剧上演的都是这个嘛。 这下他们完全不爽了,说,你现在该干什么,你自己不知道吗? 是的,我该干什么我还真不知道。 青春期,有两件事一定要关心。 第一,关心成长。 只关心我们学习成绩,好过分啊。那么多成长小说,都是开局一把刀,闭关打怪打出来的吗? 青春期是每个人从小学到大学的必经阶段,这话不假。 别忘了它也是每个人生长发育的必经阶段。青春期少男少女,生理上蓬勃发展、心理上急剧变化,恰恰在这个紧要关头,社会家庭缺失了对我们成长的关心。我们一路成长,就像打怪一样,迫切需要一个好的“队友”。那么你说说,身边各种嫌弃的“长者”和手中这本同龄人的小说,谁更像是我们的“队友”呢? 第二,关心情感。 没有生活阅历,不代表没有生活啊。 咳咳,青春期那可是我们的人生再造。少男少女开始有意识地修饰仪表,讲究谈吐,希望自己能够引起他/她的注意。除了学习之外,家人、老师对这些各种忽视冷漠嫌弃。好恐怖啊,难道花季雨季的我们只有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大白天自个儿撞鬼了吗? 该掏出青春秘笈了。今天我们推荐的这本书,来自90后少女作家杨印子的《在你荒芜的纯真里瞭望》。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的青春应该关注梦想本身、情感经历、关注成长。 更关键的是,它告诉我们:青春的世界里没有鬼,有的只是各种嫌弃忽视造成的惶恐不安。 2.啥,还师生恋 ——因为看懂成人的世界,所以珍惜青春的纯真 上课回答问题出个错、走个神,再赶上考试成绩一下滑。 平时不管的父母,就都出现了,充满正义感地指责你,上联是他们如何含辛茹苦,下联就是你如此忘恩负义,大有一种“我将身心付卿身,奈何薄情人负我”的味道。 你以为过好青春就是做个学霸,大人的事,小孩别管吗。 其实,看不懂大人的世界,才是过不好青春的原因。当然,看懂成人的世界,不是让你提前做一个成人,而是重新认识青春。 师生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甚至见过。从鲁迅与许广平、瞿秋白和扬之华,到杨振宁与翁帆,师生恋之存世久矣。可是《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再次把师生恋和性侵害扯上关系。 师生恋,又叫牛犊恋。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说,牛犊恋是青春期特定条件下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的回归。对我们“大叔控”来说,成熟的男老师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气质,绝对不是幼稚多动的鸡仔小男生可比的。 很多人赞同师生恋,表白恋爱自由,爱情超越年龄、地域限制。更多的家长,会觉得我们年龄尚小,走肾不走心更不走脑子,全票反对。 的确,难逃性侵害罪名的师生恋,往往给当事人老师、学生造成双重伤害。这样一个双输的局面,是不是暴露了师生恋的某种“原罪”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关系都是一种权力的博弈。当老师部分地掌握着学生的命运的时候,学生不可能和老师自由地恋爱。前提条件就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很难实现真正对等的自由恋爱。部分老师就是利用学生这种不知所措的心态,以手中的权力谋取了私欲的满足。又加之社会风气浮躁,暴力影响青年,师生恋导致的凶杀悲剧,媒体报道出来的都已经很多了。 我想,青春小说从来不是为某某做法辩护,而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什么才是更好的青春呢?对青春期少男少女来说,好的青春不是懵懂无知,而是因为看懂成人的世界,所以珍惜青春的纯真。你看懂了《在你荒芜的纯真里瞭望》,才会更加珍惜此刻的你,或是荒芜、或是纯真的青春里,且行且珍惜。 3.高考完了,这下都该歇菜了吧 ——瞭望我的青春,荒芜或纯真 见光死的高中早恋,往往以高考为结局。 为什么?高考过后就要劳燕分飞无问西东——想想就桑心有木有,高考过后就能撕掉早恋标签光明正大的谈恋爱了——想想就鸡冻有木有。 首先,高考是个分水岭。高考的来临,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感情告一段落。随着这场不可避免的考试停下的缘分,是结束还是继续,也许谁也说不上答案。高中时代的情感,怕是终身也遗忘不了。所以后来我们追忆过去,怀念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怀念那个莽撞肆意、不知天高地厚。青春的一切都是甜的,哪怕是挑灯夜战的哈欠,全力奔跑的汗水,都是值得回味的。 也许青春就是一场“隔街雨”,经历了这场青春的大雨,便是成长。 其次,高考不是青春终点站。 高考前,你有木有觉得大难将至,惶惶不可终日。 高考后,你有木有劫后余生,又恍然不知所措的感觉呢? 高考前就像上刑场,一天天的那心情,比上坟沉重多了。高考完了,你才发现,我们慷慨就义的话刚落地,又改成死缓了!这就是我们念念不忘的青春。 在这本书中,作者杨印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无形无限的镜框。在这面嘲讽徒劳青春的镜子里,我们看到了年轻人成长的相遇与分离,爱恋的甜蜜与煎熬,生命的回忆与前进,青春里的美好与破碎。 “那是我爱的人站在远处瞭望着,一边深叹一边微笑的过往。那没有我作为故事的主角,但却依旧真切得可爱的过往。” 啧,啧,看看人家这青春过的。再看看我们的青春,是不是充话费送的啊。 4.所有止于心灵的暗恋,都是恋上了自己的青春 ——我的青春都去哪儿了 人们常说,人一生最宝贵的就是青春那几年。 其实我觉得,青春不一定多么宝贵。只不过与纯真的青春相比,别的更不值钱。 我们的青春,不会因为学业重要,就变成一台学习机。我们还是会暗恋、会懵懂,会无助。我们在高考过后,最想问的甚至不是考没考上,而是想问——我的青春都去哪儿了? 这也正是小说《在你荒芜的纯真里瞭望》想要问的。 作者杨印子,狮子座大喵,大三在读。作为青春作家,却写出了“青春是纯真、是荒芜的”这么一本残酷小说。小说写一群年轻人纯真年代里的纯真情感,这情感充满记忆与感动、充满碰撞与残缺、充满灼痛与伤感,值得每一个人珍视,同时又不乏对当下青春成长环境的思考和批判。 在记忆里,修饰“青春”两个字的是宝贵、无价。一开始是描述,后来变成了投资意向的绑架。青春必须全部投资在学习上,因为它的收益是最可观的。这些起茧的话,甚至让我们觉得睡觉吃饭都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这本书中,修饰“青春”两个字的是纯真、荒芜。这是无奈的预言,更是残酷的末日谶语。小说讲述了高中生郑远笙和蔡彦在充满繁重学习压力而又满溢着青春激情的高中生活中,分别经历的一段感情:郑远笙与同学允雨相恋,蔡彦则暗恋其年轻的老师意秋识;而最终他们的感情都随着高考的来临和结束而告一段落。如此纯真的青春,终将荒芜了吗?站在终将逝去的青春里,瞭望什么呢?这又是怎样一个人,从何等残酷的末世中投来的一瞥呢? 你现在点击“阅读原文”,就可以打开《在你荒芜的纯真里瞭望》这本书了。 我要去一睹为快了,但我必须声明,绝对不是因为我不爱学习和早恋,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