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中,不少大学生的心情却焦虑了起来,因为学校寄出的成绩单随时都会到达家长的手上,特别是对于挂科的学生来说,成绩单就是一个“定时炸弹”。(2月3日 中国广播网) 如此杀手锏一出,平日里的“学渣”们也没有“坐以待毙”,为了“拦截”寄到家中的成绩单,能“过个好年”,有的老早就修改了收信地址,有的抢先一步收到成绩单,还有的则提前给老师打电话“求给个60分”。 围绕一份成绩单的斗智斗勇,在印象中还停留在小学初中阶段。如今,大学也偏爱上演这样的戏码,甚至有高校已经坚持了20多年,有老师给96名学生寄过“家书”。但许多学生并不买单,觉得自己已是大人,且有隐私,这样的招数未免低级幼稚。 在笔者看来,大学开始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是一个好现象,体现了大学、老师的责任意识。长期以来,许多大学生一进大学就开始沦落,从紧张高压的生活中变得涣散慵懒。通过邮寄成绩单,一可以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在校表现,二可以让学生在校学习时有所顾忌,产成一定的压力,迫使其端正学习态度。 大学最基础的工作还是教学,学生最要紧的还是学习。尽管我们倡导素质、多元、个性发展,不以成绩论英雄,但分数至少是最真实的反映之一,大学生的学习危机应当被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