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师范大学发布公告,要求18人限期返校办理相关手续,逾期不返校者将按相关规定处理。该公告还称,此举措是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要求而开展的“吃空饷”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据了解,不久前,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哈尔滨理工大学也分别发布了类似公告。据中国青年报记者统计,三高校共公告涉“吃空饷”人员138名。 “光拿钱不做事”对许多人来说,简直无异于天方夜谭。然而,这种不劳而获的事情,却真实地存在于一些党政及事业单位中。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自查、清理,干部吃空饷行为已经明显得到遏制。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哈尔滨三高校再次曝出138人“吃空饷”,被要求限期返校。 平均算一下,一所学校达40多人,这些人员身为学校正式编制,每月领着工资,却不到学校来上班,真是让人难以容忍。按理说,每个学校的教职工编制数是根据学生人数来确定的,教师少了,意味着其他老师得上更多的课程,甚至出现敷衍应付现象,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学校中的“吃空饷”行为,后遗症相当严重。 其实,对于学校内部的“吃空饷”,大家并不陌生。这是一种变相的“停薪留职”做法,学校内部进行协商,有的不领工资不上班,还有的是领着工资,每月定额交给学校,也不用上班,各种各样的形式,都逃不了拿钱不干活的本质。这其中,当事人违纪违规,理应进行处罚,而相关单位的默认纵容行为,也难辞其咎。 在现实中,“吃空饷”者多数是属于有背景、有门路、有关系的人,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清理的难度。“吃空饷”久治不绝,除了人员编制不透明带来的根源性因素之外,也与权力与人际关系作祟、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透明度不高、惩处不力有关,更与财政供养单位和人员为谋取小集体和私人利益合谋有关。同时,一些单位自行聘请临时工,而请多少人,工资怎么算,全是领导私下进行,多报聘请人员数量或者故意提高待遇等等,普通工作人员对这些完全不知情。 违法成本过低,这句话很好的指出了“吃空饷”屡禁不止的症结所在,也是在倒逼相关部门对症下药,拿出决心与魄力,对吃空饷者绝不手软,严惩吃空饷者,以贪污罪定罪入刑,从根上遏制这股歪风邪气。实践证明,“吃空饷”者能够冒充正式人员领取工资福利,与相关的审批者、监管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将吃空饷者与监管者一同惩罚,才能更大程度上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吃空饷现象给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全社会要坚决同这种形为作斗争,有“吃空饷”者,就有“发空饷”者,不仅要让“吃空饷”的人和单位受到惩罚,更要让那些提供便利的人受到惩治。只有这样,“吃空饷”才没有生存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