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市风向标北京图书定货会开幕,莫言毫无意外最抢眼
时间:2013-01-10 18:27来源: 作者:青年报郦亮 点击:
次
“莫言不是一个很轻易就能被喜欢上的作家。你必须习惯他的语言,习惯他讲的家乡的那些事,还必须跟得上他的想象力。”出版人金灿对本报记者说,在他看来,现在很多书商都在重复过去一切“跟风”行为所走过的老路——一窝蜂做莫言,瞬间消耗了诺奖带给莫言图
明天,作为中国书市风向标的2013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就将拉开序幕。这个汇集了近千家出版机构和10余万种图书的图书盛会已经放出了明确的信号:今年书业的热点还是莫言,以及由莫言得奖而带来的“文学热”。
不过,这究竟是书商一厢情愿的幻想,还是真凭实据的预判?现在仍旧众说纷纭。起码有一点是已经肯定的,当去年的热点莫言,依然要继续扮演今年的热点时,今年书市的全民性热点显然不会太多。
莫言,还是莫言!
今年书市不会有太多亮点的一个征兆就是,书商眼里除了莫言,还是莫言。
尽管市面上销售的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的两套莫言作品集的销售形势已成强弩之末,但在今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还将出现第三套莫言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已经宣布,他们将在订货会上推出《莫言诺贝尔奖典藏文集》(全二十卷)。
这套书的卷数比上海文艺社版的16卷多,和作家社版旗鼓相当,但据百花文艺社自己说,他们的这个新版“更加系统完整,精编精校,修订了莫言作品以往版本的错误,同时采用软精套装的形式。”
无论这套新版莫言文集如何“精编精校”,市面上各版莫言文集多达56卷,若再加上各零星单行本,总数可达七八十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还不算,在今年订货会上,另有《说莫言》和《我们的荆轲》两本有关莫言的新书和次新书亮相,莫言在书市中的市面还在进一步膨胀。
“莫言不是一个很轻易就能被喜欢上的作家。你必须习惯他的语言,习惯他讲的家乡的那些事,还必须跟得上他的想象力。”出版人金灿对本报记者说,在他看来,现在很多书商都在重复过去一切“跟风”行为所走过的老路——一窝蜂做莫言,瞬间消耗了诺奖带给莫言图书的最后一点点促进力,最后有的书商会输得很惨。
文学热“形式大于内容”?
从公布的今年北京图书订货会重点图书来看,有一些和本报1月6日《新年文坛拒绝沉寂》的综述预测相吻合:莫言得奖某种程度上激励了其他作家的创作,所以,贾平凹的新长篇《带灯》和王安忆的新作品集《众声喧哗》,也就成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和99读书人在本届订货会上的重中之重。
《带灯》的分量自不必说,贾平凹将此也看得很重。目前已经得到确切消息,贾平凹将亲临订货会,为《带灯》吆喝。王安忆的《众声喧哗》由1部中篇和6部短篇组成,其中中篇《众声喧哗》首发于《收获》,其文学质感被称为与王安忆代表作《长恨歌》“一脉相承”。
除了这两本“重量级”之外,还有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陈伟军长篇《兄弟承诺》、作家出版社的王海鸰长篇《新恋爱时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柴静随笔集《看见》等。
从这般热闹的情形中记者感觉到,被莫言得奖激励的远不止作家,其实更有出版社。根据他们的预判,随莫言得奖而来的,将是一个文学重新红火的年代,这一点将在2013年体现得尤为明显。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预判,今年订货会上的重量级文学作品才会如此集中,如此备受待见。
但这种“文学热”的预期,究竟是书商幻想出来的,还是真的会实现?记者注意到,最近诸如“莫言一枝独秀,文学冷清依旧”这样的“冷思考”已经开始出现。
业内有人认为,人们抢购莫言,完全是“慕名而来”,有不少人买了莫言作品,翻几页便束之高阁。这些人并不是冲着文学而来,因此也不太可能在作家中“爱屋及乌”。莫言热了,其他文学未必会热。所谓文学热是应该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销售才是硬道理
无论是搭诺奖顺风车,还是炒作各种新奇概念,对于靠售书盈利的书业来说,销售才是硬道理。这恐怕也是今年北京图书订货会首次对普通读者实行全场零售的重要原因。
在过去25届中,北京图书订货会从来都是“只订购不零售”——出版社直接同书店以及图书馆等大宗图书机构,在订货会的平台上接洽,做得都是“大买卖”。但随着这些接洽的形势日趋多元化,订货会“订货”的功能开始淡化。为了吸引人气,订货会这才首次开放了零售。
按照规定,这次订货会将对读者实行免费拿票,执票入场,除了海外华文图书,所有参展出版单位都可以自行打折并且全场零售,同时还增加了旧书专场,最低两折。
有一家出版机构的负责人对记者说,一本书上市,最终还是要读者满意,如果读者不满意,图书馆和书店再满意也没有用。“开放零售,将有利于出版社在订货会上及时准确把握书市的动向,到时,什么是书商幻想出来的,什么是现实,都将一目了然。”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