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鼓励中青年作家走出西安,走向全国,也为了促进我市中短篇小说的繁荣和发展,昨天市文联、市作协和西安市创研室联合主办了中短篇小说创作促进会。
会议邀请著名评论家雷达、《小说月报》原创版副主编邓芳、《十月》杂志副总编辑顾建平、《延河》杂志执行主编阎安为数十位西安地区的中青年作家代表讲课,以他们的经验为中青年作家打一剂“强心针”。
中短篇小说最能考验作者功力
著名评论家雷达在面对目前中国中短篇小说发展形势时表示,时代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家对文学的判断,网络的兴起对于传统文化也造成了冲击。“不得不承认,现在到了‘泛写作’的时代,特别是网络兴起后,人人都是读者,人人也都成了作者。而很多人一上手就开始写长篇,完全忽略了中短篇小说的创作。”
他认为,这种现象也和现在出版业息息相关,“因为长篇能成书,而中短篇不能成书,譬如中篇小说能刊发的地方只剩下了几部纯文学期刊,这就造成了很多作家已出了几部长篇,却还要托关系、走后门发中篇。就目前来看,中短篇小说比长篇更考验作者功力。而很多知名作家,比如沈从文、张爱玲、汪曾祺,包括贾平凹,都是从中短篇小说积累才开始写长篇的。”
知名文学期刊编辑邓芳和顾建平也鼓励广大中青年作家,应充分利用现在这个泛文化时代,扎实自己的文学功底,共同促进中国中短篇小说的发展。中短篇小说的存在对于作家在文学创作方面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再加上杂志媒体的新兴,为其发展又提供了很大的平台。
陕西文学偶像的年代已经终结
作为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阎安对于陕西文学有着更多的期许,因此言辞也格外激烈。他很严正地指出,目前我省30岁~40岁的作家显然在全国没有形成气候,“他们的小说过于生活化,看不出文学气质,看不出文学信仰,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心里没数。从‘泛文学’的角度来看,他们的作品还能说得过去,但显然还不能经受更好的考量。”
阎安认为目前陕西的作家正处于转型期,但中青年作家显然没有意识到转型的尖锐性、转型的急迫性,表现出来的是对转型的畏缩,对转型丧失了敏感。“陕西的青年作家应该不惜伤筋动骨脱离陕西文学根系。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是很多陕西青年作家的偶像,但成就他们那个时代已经终结,凭借某一方面的优势成就一个作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且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他们在自己的领域达到的高度已经极致,不可超越,如果青年作家一味地模仿自己的文学偶像,在现在这个时代,那就是死路一条。”
阎安语重心长地说:“文学史只垂青于对文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只有真正好的作品,才能在文学史上青史留名。”
记者张静实习生李思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