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适而无所事事的欲望,读列夫·托尔斯泰之《安娜·卡列尼娜》
时间:2010-11-06 00:02来源:半壁江原创文学网 作者:冷得像风 点击:
次
我的上帝,多么幸福呀!这事儿是可怕的,不过我爱看他那张脸,爱这个不寻常的人儿丈夫!哼,算啦是的,谢天,谢地,我和他一刀两断啦。当安娜卡列尼娜想着自己的情人即将到来,想着伏伦斯基的英俊潇洒,并唾弃自己平庸而不断飞黄腾达的丈夫时,我不仅有些鄙
“我的上帝,多么幸福呀!这事儿是可怕的,不过我爱看他那张脸,爱这个不寻常的人儿……丈夫!哼,算啦……是的,谢天,谢地,我和他一刀两断啦。”当安娜·卡列尼娜想着自己的情人即将到来,想着伏伦斯基的英俊潇洒,并唾弃自己平庸而不断飞黄腾达的丈夫时,我不仅有些鄙视和厌恶安娜了,而且有些可怜起这个人来。
安娜此时在我的阅读历程中,她认为的不寻常或者是爱,其实也就是千篇一屡的激情与情话,以及英俊潇洒的外表,得体绅士的举止,再加上可以无所事事地整天追逐她,与她厮守的闲人。
安娜的爱更是有保鲜期的,保鲜期为八年,八年的平静家庭生活,她早已厌倦不堪,一个毫无社会责任感与家庭概念的人,生活中一个小小石子就足以激起千万层浪。莫斯科一行,与伏伦斯基一夜狂舞,就让她把丈夫卡列宁,甚至可爱可怜的吉娣,以及任何其他,比如道德,这个道德很可能会受到一些只考虑激情或者所谓批着解放思想外衣的人的攻击,这种人:往往也是及时行乐主义者。那我问:要是你自己妻子或者丈夫与他人偷情了,你难道也不提道德两个字吗?未切到自己利益,很多人就站着说些屎话。安娜把他们都抛到九霄云了。这里,激情远比爱与家庭重要。
众多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的人几乎都支持安娜的出走,抨击卡列宁的虚伪平庸;但相反,我倒觉得卡列宁实干,而且也特别看重自己的家庭。生活,在经历过激情后,就会回归到一泓清澈而平静的水,卡列宁正是一方面满足于他的家庭生活,另一方面却追求升官。升官,这本是人之常情的,也无可厚非,更特别是在那个年代,卡列宁也确实尽到了一个丈夫的所有义务。可安娜却受不了这种平静,她渴望激情与痴狂,虽然她已徐娘半老;这种激情,却以痴狂的再次与丈夫之外的人来爱恋而表现了出来,导致一石真正激起千层浪。正所谓蚂蚁不叮无缝的蛋。安娜,本身裂痕犹在,伏伦斯基越叮越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其时伏伦斯基这种对安娜的迷恋,完全跟他的母亲几乎与一个妓女无异有关,他自小到长大都不能享受到正常母爱,却在安娜那里感受到成熟、优雅与温馨,与那美丽伟大的母爱是如此相似,于是反而不能自拔,这种痴态心理以疯狂的婚外恋而开场了。
而吉娣,则完全是浪漫主义与激情、还有功利与名誉的受害者;她对不确定的风度翩翩和花言巧语过分迷恋,加上梦想中自己的锦绣前程,理所当然会成为不确定因素与突然的受害者;被激情冲昏脑袋的人,真正的爱,她一定以为是陷阱。
无所事事,长期的安闲舒适带给安娜这些女人的唯一后果就是想寻找另一份爱情的刺激,并使她们下意识认为:原先的婚姻与爱情是无关的、毫无意义的、平庸的,甚至是摧残她们青春与思想的。这其实正是因为无所事事的欲望。她们真正需要的,是忙碌起来。当我们用人类基本的道义去让安娜之类明白一些人类应该明白的事情时,她们会说:冠冕堂皇,冠冕堂皇;其实,真正冠冕堂皇的是安娜她们;安娜的出走,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只是无所事事的欲望驱使后,平凡而珍贵的生活从此再也不能满足她的欲望;安娜的出走,只能说明无所事事、闲适的欲望,彻底毁掉了一个家庭、一个女人和一个惊恐的孩子,谋求升官发财的一个雄心勃勃的男人;安娜需要的,并不是生活与爱,而是一个男人体贴的种种,虚无飘渺的花言巧语与乌托邦的幸福。
托翁写的女人,隐性的意义,都是经历了长久的婚姻之痒,然后受不住种种童年因素而特别爱慕、“熟女”之英俊帅哥引诱而成为他人情妇,最终又被情夫抛弃的悲惨遭遇;她们失去了爱情、家庭以及一切!托翁的作品,在当时无疑会被妇女解放、社会解放运动加上革命意义,但今天,他无疑在告诉我们:要对爱情和婚姻有耐心!要长久地浇灌她们,而不是拔草重种。
任何恭维与赞扬之词对已婚女子来说,同样是有效的,因为它能给她们带来从丈夫那里所没有的快乐与愉悦;耶稣·基督说:“任何罪恶,都使人感到愉快;罪恶越大,越会愉悦。”托尔斯泰就是写了这种恭维与赞扬,而且是赤裸裸的恭维与赞扬;这种令夫妇们不可承受的风情事儿,妻子先是高兴,再是愉悦;最后是哭泣;丈夫是愤怒、耻辱、生气;可社会说:“哎!这算什么,都是年青人!”就好像年青人就可以去向别人的妻子调情一样;现今的社会就是这样,以自由恋爱的名义鼓励离婚与家庭不幸福,以道貌岸然的名义谋杀幸福家庭。列文把维斯洛夫斯基请走了,如果是我,我会拿大棒撵走他的。
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包括安娜以追求自由、幸福、爱情为代价,抛家离子,投入伏伦斯基的怀抱,这种代价在狂热的爱恋过后就来到了;安娜陷入了一种焦虑与狂热,她时时担心伏伦斯基会离她而去,仿佛伏伦斯基离开她任何一个一分钟或者是冷淡、疲惫一些的样子都成了准备抛弃她的暗示;而行人的窃窃私语仿佛也在传言她这当时被社会舆论称为“淫荡”的行为;这种焦虑与狂热,最终把安娜送上了火车轨,实践了小说一开头铁路工人“卧轨”被轧死的征兆;安娜卧轨而亡:这就是代价。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