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

时间:2012-10-29 00:23来源: 作者: 小猪 点击: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是“愤青”的代表,在小说中,他几乎事事看不惯,只相信孩童身上还存在着天真。他希望能以保卫这种天真为职业(也就是,做个麦田守望者)。霍尔顿在纽约游荡,这使他更深切地了解到人世的丑陋。小说最后,霍尔顿因为过度紧张

  书的书名来自于主人公霍尔顿同他妹妹菲比的对话:
  
  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一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同时也使作者举国闻名,因为一些评论家谴责这部小说为非严肃文学,该书曾经被某些社团列为禁书,随后还成为文学〈第一修正案〉的权利、审查、猥亵等问题的辩论中心。这本小说一出版,就受到国内青少年的热烈欢迎,认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一时大、中学校的校园里到处都模仿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他们在大冬天身穿风衣,倒戴着红色猎人帽,学着霍尔顿的言语动作。甚至在1960年代初期,外国学者只要跟美国学生一谈到文学,他们就马上提出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一如现在的《江南style》。
  
  这本小说虽然争议很大,仍然受到大批读者的喜爱,它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之一。这部小说带有作者年轻时一段自传的性质,小说讲述了一个16岁少年,霍尔顿·考尔菲德,在圣诞节假前际因为5门功课有四门不及格被学校开除后,在极度压抑、颓废、矛盾中度过的几天经历。早熟但幼稚的霍尔顿发现现实世界的丑恶跟他理想的童年世界的“纯真”形成巨大的反差、在看到了成人世界的种种丑恶、虚伪后沉湎于理想、纯真的童年世界里不能自拔,一直幻想能做个“纯真”保护神,最后精神几乎崩溃,被送进一家精神病医院疗养。在医院疗养康复中他以第一人称叙述了自己的故事。其实,《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面既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文学描写,更或缺精彩的对白。塞林格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使用极其细腻的笔法和地道的美式语言,真实地,形象地,生动地裸写了一位有代表性的中学生的言行举止和心路历程。中学生霍尔顿同读者是知心朋友,他在同你谈心里话,在与你作心灵上的交流。
  
  该书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个中学生,出身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虽只有16岁,但比常人高出一头,整日穿着风衣,戴着猎帽,游游荡荡,不愿读书。他对学校里的一切——老师、同学、功课、球赛等等,全都腻烦透了,曾是学校击剑队队长,3次被学校开除。又一个学期结束了,他又因5门功课中4门不及格被校方开除。他丝毫不感到难受。在和同房间的同学打了一架后,他深夜离开学校,回到纽约城,但他不敢贸然回家。当天深夜住进了一家小旅馆。他在旅馆里看到的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有穿戴女装的男人,有相互喷水、喷酒的男女,他们寻欢作乐,忸怩作态,使霍尔顿感到恶心和惊讶。他无聊之极,便去夜总会厮混了一阵。回旅馆时,心里仍觉得十分烦闷,糊里糊涂答应电梯工毛里斯,让他叫来了一个妓女(十五块钱到第二天,五块钱一次)。妓女一到他又紧张害怕,给了妓女五块钱打发她走了,可妓女要十块钱。后来妓女找毛里斯来找事,毛里斯把霍尔顿打了一顿,拿走了他们要的五块钱。看到这里,你会由心底厌恶这个过于叛逆的男孩,觉得他不可理喻。可是,当你看到了这些,你会发现原来你是污浊的,而他却是纯净的。他有着美好的理想,他向往着“东方哲学”,渴望远离复杂的社会,回归自然,与天真烂漫的孩童为伴,拥有一方的净土。
  
  霍尔顿偷偷回到家里,幸好父母都出去玩了。他叫醒妹妹菲比,向她诉说了自己的苦闷和理想。他对妹妹说,他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一个不成熟的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这是书中所谓给了霍尔顿谆谆教导却让他失望极了的老师教他的话。怎么会是这样呢?倘若一个人为了他的事业愿意奉献生命这也叫不成熟的话,那我真不知道还会有什么事比之更“不成熟”。人生总要执着于一些事,奉献于一些事。
  
  霍尔顿不想再回家,也不想再念书了,决定去西部谋生,做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他想在临走前再见妹妹一面,于是托人给她带去一张便条,约她到博物馆的艺术馆门边见面。过了约定时间好一阵,菲比终于来了,可是拖着一只装满自己衣服的大箱子,她一定要跟哥哥一起去西部。最后,因对妹妹劝说无效,霍尔顿只好放弃西部之行,带她去动物园和公园玩了一阵。菲比骑上旋转木马,高兴起来。这时下起了大雨,霍尔顿淋着雨坐在长椅上,看菲比一圈圈转个不停,心里快乐极了,险些大叫大嚷起来,霍尔顿决定不出走了。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是“愤青”的代表,在小说中,他几乎事事看不惯,只相信孩童身上还存在着天真。他希望能以保卫这种天真为职业(也就是,做个麦田守望者)。霍尔顿在纽约游荡,这使他更深切地了解到人世的丑陋。小说最后,霍尔顿因为过度紧张,脑子里的弦绷得太紧而垮掉了,不得不进了疗养所。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张口混帐,他妈的,抽烟,喝酒,玩女人,不好好读书,正是年轻一代在青春期反叛的写照,所以得到年轻一代的极力拥护。这部被广大人民追捧的书,虽然语言上新颖,以一种对社会反叛的口吻揭露成人世界的虚假,可能对于年轻一代造成了共鸣,却会遭来成人们的反感。主人公不求上进,是个不良少年,对于成人们是坚决抵制这样的书来诱导他们的孩子的。父母对于孩子的逆反心理只是一味抵制或是胡乱安排,就如主人公的父母频繁给他换学校,忽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加深了两代人的不理解甚至互相伤害。年轻人的思想是动荡的,不成熟的,他们顶多认为作者写出了他们内心的渴望,并不能触动他们深入思考是与非。引发出成人的反思才是关键。十几万字,三天的故事,道出了躁动的灵魂。《麦田里的守望者》也许无味,但却深远。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鱼和熊掌你要哪一个:选择和放弃的艺术

作者:吕叔春

辩证法告诉我们:不要为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实,人生中常常面临,你需要放弃暂时看来最好…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