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僧还未西行,也还未见到唐太宗之前,长安城发生过一件大事。当时,泾河龙王与算命先生袁守城打赌,看谁的天气预报更为准确。泾河龙王本是专职下雨的神仙,但他只有执行权,没有决策权,必须按天庭的下雨时刻和下雨量来严格执行之。
结果,袁守城居然能识得天机,所推算的下雨时刻和雨量比中央气象台都准。无奈,泾河龙王为了使袁守城的推算有误,居然斗胆在执行天庭的下雨命令之时,改变了雨时和雨量。后果当然很严重。泾河龙王被天庭判为死刑,并由大唐丞相魏征来执行死刑。龙王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他求袁守城给他出个主意。老袁便让他去找唐太宗,或可留下一条命。
这样,龙王就出现在唐太宗的梦中,并哭求太宗跟魏征说句好话,放他一条性命。太宗迷迷糊糊,在梦中答应了龙王。于是,在天庭钦定的斩杀龙王之日,太宗故意把魏征留在自己的身边,使其不得抽身去执行杀龙的“天职”。太宗本以为这样便可以留下龙王一命,不负对他的承诺。可是,令太宗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坐在他身旁的魏征,却打了一个瞌睡,就在睡梦中执行了天庭的杀龙之令,使龙王龙头从天落地。
这个故事虽发生在唐僧一行人取经之前的长安城,但其荒诞不羁的程度丝毫不亚于西天路上的诸多妖魔鬼怪。
即便泾河龙王违反了天庭下雨的规章制度,而且惩罚和斩杀龙王的执行权下放到了人间,那么执行人应该是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唐太宗,而不应该是太宗的大臣魏征。可是,我们在西游上看到的却恰恰是魏征,而非太宗来执行斩杀龙王的重任。
难道在天庭看来,魏征作为执法者的意义要大于太宗吗?还是魏征作为臣子,本就应该负责这种具体的事务,而太宗作为皇帝,没有必要做这种斩杀人犯的具体事情。但是,即便如此,有一点还是令人难以释怀,即斩杀龙王的命令似乎天庭只单独告知了魏征,而太宗只是从当事人龙王那里才得知的。作为人间的最高统治者,斩杀龙王的任务,即便天庭有意要交给魏征,也要按照正常的行政程序,先知会魏征的上级太宗呀。
太宗本答应保住泾河龙王一条命,可还是无法阻止魏征把龙王给处死了。难道作为天子的太宗,就无法让大臣卖个面子给自己吗?正所谓天子一言九鼎,即便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和威信,魏征都应该放泾河龙王一条生路呀。虽然魏征没有强力顶撞和反对太宗保护龙王之意,但他还是用一种巧妙的方式,在梦中杀掉了龙王。从某种意义上说,魏征根本就没有把太宗的意愿放在心上。换言之,魏征根本就不在乎太宗,他在乎的是天庭的命令,太宗根本就拦不住他。当时,太宗做了最大的努力,却还是功亏一篑,留下一个失信于人的道德污点。
失信于人,最终都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即便贵为天子,也不例外。这不,自从龙王死后,太宗寝食难安,夜梦中,泾河龙王总是提着血淋淋的龙头,来向太宗索命,并要把太宗告到地府。太宗惊恐成疾,命秦叔宝与尉迟敬德来宫门守候,以安其睡梦。
一段时间后,太宗体恤臣下,不忍两位大臣夜夜守门,于是就要宫廷画师画出两位大臣的人像,并贴于宫门上。这便是门神的来历。后来,太宗还是夜不安睡,被龙王的魂魄骚扰,便让魏征站在宫殿后门守护。后来魏征也成了民间后门的门神。
可是,不管如何守护,地府还是受理了龙王告太宗的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正所谓天子与庶民同罪,地府倒是很公平和一视同仁,把太宗的魂魄强行带到地府的法庭,使其作为被告,当庭与原告龙王打对质。当太宗在地府与龙王进行诉讼之时,大唐帝国的臣民都以为太宗驾崩了。还好,因太宗的寿命在地府的档案中还有二十年,阎王便让太宗还魂,得以复活。
不过,太宗得以复活,还是要感谢魏征。魏征在太宗的魂魄离身之前,交给太宗一封书信。此信是写给阴间判官崔珏的。因崔珏生前与魏征是八拜之交的铁哥们,魏征在太宗魂魄出窍之前,向太宗保证,只要崔珏在阴间能够看到他写的信,太宗定能起死回生,重返人间。果不其然,在阴间做丰都判官的崔珏,见魏征之信,便真的“方便一二”,为太宗在阴间一路开绿灯。
不仅如此,在地府,当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父子三人的阴魂来揪打太宗,并要索太宗之命,讨回一个公道之时,也是崔珏叫来阴间小鬼阻止了三人的报仇之举,使得太宗得以脱身,并最终被礼送出境,还魂成功。一个帝王,居然在阴间还需要通过他手下大臣的关系,才得以保命。这也是够蹊跷的。
无论如何,作为一个帝王,去阴曹地府走一遭,并碰到被自己害死的大哥李建成和兄弟李元吉,还有当初禅让帝位于己的父亲李渊。够呛的。吓得半死。本来就死在阴间,还要在阴间再度被吓得要死。这个皇帝当得够窝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