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李忠武艺稀松,却有个唬人的绰号——“打虎将”。
这个人物出场较早,应是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之前。这种安排,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不自觉的认为李忠定是武艺高强之辈。初次看水浒也有这种感觉,但看着看着就下道了——敢情就是个跑江湖卖狗皮膏药的。
一直搞不明白,作者到底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与心态,让一个手段不高、品行低下的李忠成了为数不多的开篇人物之一,而且还是以“打虎将”的身份出现的。也是怀着这样的好奇心,促使自己一定要看看此人到底是怎么打虎的。但看到后来,这个李忠不仅没有了信息,反倒是那真正的打虎英雄依次出场了。
在《水浒传》中,要说与虎正面接触过的人物倒也不少,像武松打虎、李逵杀虎、解氏兄弟猎虎……等等,但除了武松得了个“打虎英雄”的荣誉称号之外,其余的人都是一笔带过,笔墨不多。反倒是这李忠,一个如周正龙一般的东西,连根虎毛都没碰到过,却偏偏得了个“打虎将”的绰号,不难看出当年的炒作之风是何等兴盛。
事实就是,李忠人称“打虎将”,并不是因为能打虎,而与其早年闯荡江湖有关。
且说李忠,因为家境不好,自己又不甘心安于现状。于是,带上祖上留下的还没有经过药监部门批准的跌打损伤药方就上路了。本来也是想靠卖膏药发家致富,但出去以后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每到一地,不是有人踢场子,就是黑社会的来收保护费,加上他又没什么名气,那狗皮膏药是半张也没卖出去。这让李忠非常苦恼,这样下去怎么能行?钱没挣到,别连家都回不去了。面对这种局面,李忠怎么也睡不着觉了,考虑了大半宿,突然灵机一动,就想出了一个自认为不错的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李忠就去布料店扯了几尺布料,然后请人做了一面旗子,并将“打虎将李忠”的字样印了上去,直接把旗子绑在独轮车上就到街上去了。这么一个唬人的名号,顿时就把人给镇住了——“打虎将”,打虎的将军,谁敢再去“捋虎须”。从此以后,真就没人再来欺负“李将军”了。其实,李忠本来也是为了防止别人捣乱不好做生意,故意放出了这样的大话,但无心插柳柳成荫,不成想这旗子一打出去,自己的膏药一下子就跟着出名了,最后竟到了供不应求的程度。人家是“打虎将”嘛,膏药里面还能没点老虎骨头?
人的心理有时就这么奇怪,噱头越大越吸引人。虽说是不看广告看疗效,但架不住李忠天天出来吆喝,不断强化记忆,广告效应也就出来了。加上李忠小时候也学了点半吊子的功夫,这时候派上用场了。于是李忠是一边卖膏药,一边耍把式,口中还念念有词。还别说,效果不错。时间一长,李忠的生意是越来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尽管如此,李忠分明还是有些心虚,怕时间长了被人拆穿,让药监部门给查扣了。但李忠心眼多,根本就不设立固定诊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转悠着转悠着也就到了延安府,正在卖力做广告时候,碰巧就遇到了鲁达、史进二人。也是刚来生意不太好,鲁达请他喝酒,他却不太情愿丢下手中的活计。被鲁达一顿臭骂,只好跟着人家走了。后来,鲁达看李忠也不是光明磊落之人,就渐渐对其疏远了。加上因为打死了镇关西,被迫逃亡江湖,与李忠也就失去了联系。
而第二次见面却是因为鲁智深大闹桃花村。因为李忠的兄弟周通想抢人家闺女做压寨夫人,被鲁智深是一顿胖揍,这才引出了这个“打虎将”。李忠这时的身份已经是桃花山的大当家了。不知道这个大当家是怎么当上的,猜测是不是周通等人受了他“打虎将”名号的蛊惑,才甘愿让出寨主之位,为其鞍前马后的。但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当周通被打,李忠带人下山相救时,一下子就被鲁智深的彪悍勇猛吓破了胆,硬着头皮比划了两下,就连忙跳出圈子说,好汉稍等,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看似是遇到了熟人,其实就是怕打不过人家,主动和人家套套近乎。
你想,以前与鲁达仅仅就见过一面,数年过去了,鲁智深的长发已被剃成个大光脑袋,加上又是在黑夜之中,李忠怎么会认得出来呢。倒是鲁达心实,听他一喊也就停了下来。定睛一看,这不是那个卖狗皮膏药的吗。既然是熟人,也就不能再打了,于是鲁达劝周通放过人家闺女,跟着李忠等人就上了桃花山。本来也是想找个安身之地,但住了一段时间却发现,李忠虽然做了山大王,但仍旧不该跑江湖卖狗皮膏药的习气,加上周通也是一个猥琐小人。鲁达一看不太投机,就趁着两人下山的机会不辞而别了。
当然后来,李忠还是顺应盗匪之潮流,与周通等人投奔了梁山。
到了山上,李忠才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是打虎英雄。从此以后,这个李忠是再也不敢称自己是“打虎将”了。因为心里清楚,自己这所谓的“打虎将”,只不过就是一句广告用语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