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云:官场失意,情场得意。这话要用到一般人身上还可以,但要用到大才子曹植身上就不那么灵验了。事实就是,曹植一生不仅在政治上无所建树,“情场”上也是水中望月,心愿难遂。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聪明绝顶,才华横溢,曹操“甚爱之”。对于曹植之才,后人谢灵运曾经有过极高的评价:“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话看起来是有些夸张了,但也由此看出曹植的确是才具非凡,不同一般。
按说,像这样的一个有大才的人,建立一番功勋,成就一番事业应该不成问题。更何况,其父曹操雄才大略,自小对曹植就非常看重并极力培养。有老父亲的支持,加上自己的才能,无论如何都应是继承大业的首选。但事与愿违,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曹植的这些才能不仅没有成为其前进路上的“助推器”,最终反而成了入主魏王宫的“绊脚石”。
对此,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如此才能,一向独具慧眼、善于识才的曹操却逐渐让其淡出视野,甚至不闻不问了呢。
其实,这不是曹操老年昏庸,有眼无珠,反倒是曹植的轻率个性,让其逐渐丧失了与曹丕一争天下的政治资本。曹植有才,世所共知。但曹植的这个才,仅仅局限于诗词文章,与治理天下相去甚远。再加上曹植个性放荡,恃才傲物,不受约束,真要将其放到君临天下的位置上,国家混乱不说,自己也难免活受罪。知子莫若父。对此,曹操当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最后,只能忍痛割爱,将王位传给了文采稍逊、但政治经验却非常丰富的曹丕。
学非所用,再大的学问也没有价值。当然,如果曹植愿意,完全可以去办一个文学沙龙,培养文学新人,共话巴山夜雨,倒不失一桩美事。
政治上的失意,并没有让曹植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或许曹植看重的并非这些,他所要追求的或许就是风花雪月,梦里春秋。自古才子佳人,按说如此情趣,遇到个美女加才女之类的知己应该不成问题。而曹植也的确是遇到了,但官场失意的曹植在情场上同样情非得已。因为,他所钟情的这个女子不是一般的女子,不仅美貌绝伦,而且与政治总有脱不了的干系。这个人,就是袁绍的儿媳、袁熙的妻子甄宓。
官渡之战后,作为战败者家属,甄宓被时任五官中郎将的曹丕一眼看中,于是在经得曹操同意之后将其纳为妃子。而这,也正是曹植痛苦的开始。就在曹丕与甄夫人缱绻缠绵的时候,曹植内心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彻夜难眠,痛苦煎熬。本想放弃王位,抱得美人归。不成想,政治上失意,情场上同样不得意。在与曹丕一番较量之后,曹植百感交集,内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郁闷之极,曹植只能将愁绪压在心头。后来,为了缓解对甄夫人的思念,才磅礴而出写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赋》。
这篇文章,没人知道是写给甄夫人的。但曹丕是什么人,政治敏感,思想细腻。从曹植的文章之中,曹丕还是隐隐约约感受到了曹植对甄夫人的深情和爱慕。虽然内心酸溜溜的,曹丕却没有任何办法。人家没有明说,仅凭一篇文章就醋意大发显然是有失风度。好在曹丕能忍,但这笔账曹丕分明还是记在心里了。
曹操死后,曹丕取代汉献帝做了魏国皇帝。大权在握,志得意满,以前的一幕幕慢慢又浮现在眼前。为发泄不满,曹丕下令将曹植捉来,逼其在朝堂之上七步成诗,否则格杀勿论。亏得曹植有才,一气呵成,动之以情,才触动曹丕久违的情感神经,侥幸逃过一劫。
经此一事,曹植也就明白了:此处危险,不宜久留。于是主动请求,远封异地,祸避他乡,才得以保全生命。曹植是走了,而甄夫人就不那么幸运了,自从曹丕做了皇帝之后,面对三宫六院、如云粉黛,渐渐对甄夫人失去了兴趣,加上那篇萦绕心头的《洛神赋》,让曹丕始终耿耿于怀,愤恨不已。后来因了郭美人的从中挑拨,曹丕借机将甄夫人打入冷宫,并最终将其缢死。
一代佳人,从此香消玉殒。而曹植所作的《洛神赋》,也就成了甄夫人永远的“墓志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