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出版。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在一场未来的核战争中,一架载着一群男孩的飞机被击落,孩子们落到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荒岛上。起初,这群孩子分工合作、民主协商、共度难关,和谐相处。但脆弱的秩序很快被打破,对权力、领地和食物的渴求,让这群孩子分崩离析。尤其是随着谣传中的“野兽”的出现,孩子们陷入了恐惧纷争当中。以拉尔夫为代表的一派,坚持在岛上建立文明的社会秩序,他们搭帐篷、采野果、燃烧篝火等待救援,甚至要求在指定地点大小便,遇事开会举手发言等。而以杰克为代表的一派,则对这些文明民主的做法嗤之以鼻。他自命不凡,不听从集体安排,而是和别的孩子追求野蛮的生活方式。他们打野猪,将脸部涂抹成五颜六色,围着落满苍蝇的野猪头狂欢,任凭救命的篝火熄灭而失去宝贵的得救机会等。 可怕的是,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杰克这边。他们不再受文明规范的制约,尽情释放人性的罪恶欲望。为争夺领导权,杰克带人袭击拉尔夫的住处,导致拉尔夫最要好的朋友“猪崽子”在混战中坠下悬崖死去。争斗愈演愈烈,拉尔夫陷入重围,孩子们开始自相残杀,整个海岛在熊熊大火中即将毁灭,幸好一艘军舰及时赶来,拉尔夫及孩子们才幸免于难。 蝇王(Baalzebub)在《圣经》中被当做“万恶之首”,代表丑恶。小说以此命名,象征着兽性战胜人性。崇尚本能的专制派压倒了讲究理智的民主派。孩子们害怕莫须有的野兽,到头来真正的野兽却是人性中潜伏着的恶魔。不是外在的怪物,而是人本身把乐园变成了屠场。这个故事以人类的战争悲剧开始,被弃荒岛的孩子们本来可以珍惜劫后余生的机会,携手重建美好家园,但他们却以破坏性行动重现了人类走向堕落、陷入糟糕处境的历史进程。 从1719年的《鲁滨逊漂流记》到1875年的《珊瑚岛》,英国的“荒岛文学”传统一向致力于宣扬一个主题:人如何在困境中开拓进取、征服野蛮和回归文明。这一传统认同人性中良善、光明及可教化的一面,也相信人类可以通过合作的努力来构建某种文明美好的生活秩序。小说《蝇王》却反其道行之,认为人性并非天真无邪,集体生活往往倾向于败坏崩溃。 现在的问题是:对人类社会的这两种描述,到底哪一个更加真实?在孤岛状况下,人的生活到底会变好还是变糟?抛开这些小说中对殖民主义等政治主题的推崇或反讽不论,人类秩序的真理也许不在于各执一端,而在于两者之间。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就如一座孤岛。如果人性如此美好,总是善于合作,地上的天国早就建成;相反,如果人性只顾堕落残杀,人类早该毁灭,文明不可能延续至今。人是短视和自私的,但人也渴望安全和传承。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言,人既非神,也非兽,所以人需要经营城邦的生活,也需要成为政治的动物。这就是人性与制度的真实处境。离开对制度的体认和关怀,离开对秩序的思考和建设,人不可能真正认识人自己。 很有意味的是,小说中有个先知先觉的孩子西蒙,有正义感,洞察力强,是他第一个指出野兽就是我们自己。他为搞清野兽真相,独自上山看个究竟,发现原来不过是腐烂发臭的飞行员尸体。当他下山准备告诉大家实情时,却被杰克等人当做野兽和疯子用乱棍打死。据说第一个直立行走的猴子是被其他猴子打死的,柏拉图笔下重回洞穴的哲学家的命运也是如此。 西蒙的遭遇提醒我们,为了真理、自由、正义、进步,总有人会付出惨重的代价。然而,这一悲剧的更深远教训还在于: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人与秩序、道统与法统的关系。现状永远不可能令人完全满意,重要的是其中的抉择。试图从中抽离或超脱,并不是出路,因为这是孤岛,逃无可逃;完全不加辨别地沉迷其中,也不是出路,因为你会要么绝望透顶,要么毁灭而不自知;想凭一己之力扭转乾坤,是不可能的,因为人性的局限、现实的处境及冥冥的天意,会让你不堪一击;想以挑衅的方式激励浑噩的人们,是适得其反的,因为你否定他们的秩序和信念,不尊重他们的习惯和生活,最终只会遭到对方的反击和扼杀。 以上对这部小说主题的简单叙述,可以归纳为大家都很关心的两类核心问题。第一类问题是,为什么代表文明秩序的拉尔夫会败给代表野蛮无序的杰克?他的制度观念和民主实践到底出了哪些问题?他有没有可能避免失败的厄运?第二类问题是,为什么洞察人性和社会、试图为人们指引正确道路的西蒙会被活活打死?他的自上而下的“启蒙”方式是否也出了问题?他预料到这种后果了吗?他有没有可能与社群和谐共促或至少以更小代价实现双赢结果? 《蝇王》描述的荒岛生活所透露出来的各种隐喻,恰好深刻反映了我们所关注的“如何走向宪政”这一重大时代问题,它们大体涉及自由与秩序、规则与选择、行动与结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各种动态关系。可以把这些问题以更为普遍抽象的方式表述为:人类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时,如何实现合作互利的可能?我们该怎样基于人性和现实的状况,来选择和构建我们想要的规则与秩序?我们心目中的理想蓝图,能不能落实为可行的制度安排,并且是否一定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今天的我们,也正面临孤岛般的生死抉择,可以合作共赢,也可能一道崩溃。政治制度的好坏与否,真的与人性的善恶无关。区别在于,好的政治制度,会正视人性之恶,并通过制衡来约束人性之恶;同时,好的政治制度会肯定人性之善,并通过规则来促进合作,彰扬人性之善。相反,坏的政治制度则为了一己之私利,挟持公共规则,鼓励并任由人性中邪恶和破坏的一面肆掠横行,实现恶的狂欢。其隐含的根本逻辑还是“丛林法则才是王道”。所以,美好制度的实现,与人的眼光、判断力、责任感有关,与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有关,更与在尊重每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做出的公共宪政选择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