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可谓无人不知,可是很少人知道这“悟空” (还有悟能、悟净)的名号究竟是什么意思,而且至今还没见哪个研究《西游记》的专家学者把这个问题讲清楚。老夫就不由得“胡思乱想”了一通,姑且拿出来就教大家。 我认为这些名号其实是和他们的人物性格相关联的,而且包含着作者对人的心性,人的本质的思考。 许多人会说,这些名号本是具有佛教意义的法号。是的,这些名号是法号、又称法讳、戒名,是佛门给皈依的弟子取的。但是如果仅仅从佛教意义上加以推究,且不说我们这些不懂佛学的人搞不清楚,就是能讲佛经的专家也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我们不妨联系小说里描写的人物性格来解读这些法号的意义。 就拿《西游记》第一回来说,当时菩提老祖给孙悟空起名字的时候,其实就有人性方面的考虑。他说你本是个吃松树果子的猢狲,如果按“猢”给你起取人名,当然得去掉兽旁,那么就是古月,古者老也,月者太阴,老阴就无后,不妥不妥。那就按“狲”给你取名吧。“狲” 去掉兽旁后就是子系,子者男儿,系者婴细也,就是婴儿的意思,这个要得,你就姓孙吧。至于名号,菩提老祖说,佛门有“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辈,排到你正当“悟”字辈,与你取个法名叫“悟空”。 我看这段介绍就透露出两个“天机”,一是所谓“悟空”、“悟能”、“悟净”的“悟”字都是出自佛教的宗意,也就是“觉悟”的意思。二是这法名跟人、人性是有关系的,否则佛祖为什么要强调“去掉兽旁”,为什么提到婴儿呢?这就启示我们要从人性方面去理解“空”、“能”、“净”这三个字。佛教本来就是讲究心性的,同我们关于人性的哲学思考是相通的。 而《西游记》中的人物性格描写,正好是同他们的法名的意思是切合的。 比如猪八戒,这个天庭里的大元帅,就是因为因为犯了男女作风错误被下放成了猪妖精的。这家伙本事也不小,一路保护师傅也算劳苦功高,可就是老毛病改不掉,一是好吃,二是好色,当然还有私心重、喜欢说挑拨话、革命意志不坚定等等。其中好吃好色最是人之基本欲望,也可以说是动物的本能,这恰恰是作为人来说应该努力克制的。所以唐僧给他起名“八戒”,这“八戒”里头也特别强调要“戒”这些本能欲望。这不就和“悟能”的意思是一致的吗?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悟能”的意思,就是说做人就必须在本能欲望方面“觉悟”过来,才能摆脱兽性,增强人性。 再说沙和尚,他原本是天庭里的什么“卷帘将军”。这天庭也够阔绰的,连卷门帘的都是将军。这位将军只不过失手打破了一个玻璃杯子,就算是犯了天条,受处分到流沙河里当泥鳅。他大概是严重不服,一气之下就成了吃人不眨眼、危害一方的魔王,一度凶煞恶神,项下挂着九个骷髅头,差点把唐僧都吃了。经观音菩萨点化当了和尚后,他成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型,变得特别规规矩矩、任劳任怨、忠心耿耿。这和尚实现了由恶变善的人性转变,彻底净身了,这也就是“悟净”的意思。 最重要的是“悟空”。这个“空”字本来是佛教理论里一个常用的大概念,其基本意思就是说现世的、物质、物欲、情欲等等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唯有理想天国才是归宿。如果从正面积极意义理解,可以认为是对于理想境界、人性超脱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向往。《西游记》对于孙悟空的描写,也正是按照这种理想的人性来塑造的。他崇尚人生自由,最见不得尊卑贵贱和威权,管你天王老子地藏菩萨如来佛祖都不服管辖,留下大闹天宫的佳话和齐天大圣的美名。他甚至想超越自然规律和生命极限,连生死簿都叫他改了,成为“万寿无疆”的人。他是真正摆脱了本能欲望的限制,“无欲则刚”,什么金钱美女都不能让他腐败。当然,最重要的他是嫉恶如仇、降妖伏魔、特别能战斗的英雄。他这种超现实的、理想的人性,也就是“悟空”的意思。这孙悟空还别号“行者”、“心猿”,“斗战胜佛”、“太乙金仙”,也都含有理想境界的意思。 我认为这就是吴承恩给这三位主角命名为“悟空”、“悟能”、“悟净”的用意。 由此看来,《西游记》不仅是一部神魔幻想小说,也包含作者对人性的认识、思考和向往,虽然他的认识和思考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但从文学的本意来看,也体现出这部小说思想性的深刻。猪八戒个性是现实的,但“悟能”、则启示人们不能局限于这种现实的人性,或者说不能把动物的本能当做人性。孙悟空的形象是幻想的,这一幻想的艺术形象之所以千百年来都受到人们的极大喜爱,也说明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保持着对理想人性追求和向往。我认为在物欲横流的今世,明白“悟空”、“悟能”、“悟净”的真义,也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人生感悟。 事实上,对人性的思考和理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根基,而社会理想则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人性思考和社会理想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的精华,也是我们中国人最基本的信仰和精神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