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个个奇女子内心花儿盛放又凋谢的过程
时间:2012-07-23 18:49来源: 作者:馆宜 点击:
次
并非没有注意过有关大师梅兰芳的种种风流文字,并非没有品味过那些民国奇女子的绝代风姿,并非没有听闻清末民国那一段朝夕易日的诡变世道,然(且借用此书作者爱用的一字),举重若轻地只把硝烟做了戏台幕布、大师的锦羽芳名做了女子纯爱之心的配饰这番功底
并非没有注意过有关大师梅兰芳的种种风流文字,并非没有品味过那些民国奇女子的绝代风姿,并非没有听闻清末民国那一段朝夕易日的诡变世道,然(且借用此书作者爱用的一字),举重若轻地只把硝烟做了戏台幕布、大师的锦羽芳名做了女子纯爱之心的配饰——这番功底已在《一种销魂是李郎》中窥见,也不枉费我耐下心来“阅”。
在这个速度求胜的速读年代,我所谓的“阅”定然不是三心两意或是囫囵吞枣,起码得不挂QQ不开微博,才好自在门中兑现读者和作者间的约定。吴俣阳爱写女人,这回写的是梅兰芳的女人们,以梅兰芳的宗师地位和台上的风流情态,能与之相爱相守最深的不是一代名伶刘喜奎亦不是“梨园冬皇”孟小冬,而是着实照顾他家庭事业为之生儿育女的王明华和福芝芳。
初遇正值烟花三月,畹华的第一次登台就让身为女孩的王明华开始了一生的眷恋。王明华与梅兰芳是少年夫妻,对梅兰芳的爱使她对整个家庭和前程有着及时的觉悟和太多的背负。她为了他而呕心沥血,乃至绝育相随,不幸儿女双亡,最后缠绵病榻。
刘喜奎的对他的爱恋同样始于舞台,有言道“男有梅兰芳,女有刘喜奎”曾是同样的风华绝代,想必她也醉过在他的无可挑剔的身段和如水的眼睛里。只可惜,拒绝过“皇帝”和总统的她也不得不拒绝了自己的所爱。使生如夏花之绚烂,可见缘生已灭,确实强求不得。
不得不说福芝芳是个幸运的女孩,第一次和他相见她才十五岁,成为他第二个妻子时也才十六岁。这是怎样一个如花的年纪,既遇到暗自倾心相许的人又可以堂堂正正的嫁给他,一直相伴到老。在她的畹华的爱情中,至少一路走下来,她才是走到最后的人儿。
而孟小冬纯真的爱被淹没在滚滚红尘的浮渣中,最是造化弄人。秘密的婚礼和血案本就不是她的全责,谁曾想到作为梅兰芳的第三位妻子,能真正快乐无瑕的时光只在最初的缱绻呢!也许,哄闹和撮合这样一个轻率的开始就注定了不能拥有深到骨子里的爱,那么些场次间的交唔也抵不过家中的经年相守。
我看到的是一个个女子内心的花儿盛放了又凋谢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男人如何给予她们有限的时间与爱情,固然离不开梅兰芳的陪唱和对手戏,然而或坚忍、或任性、或等待、或理智、或天真、或倾心而无悔,爱情中女人总能给出最芬芳的自己。读吴俣阳的书不免有种轻轻踏行在一路铺满被雨露沾湿的蔷薇花花瓣上的错觉。
常常难以将文中对事件的交代和情意的抒发截然分开,往往是在喜怒哀愁的心绪情怀中推演着女人们的命运,在命运的变化更迭中又痴缠着她们的喜怒哀愁。恰似在品味一段又一段意识流的爱情物语,浓浓的情语景语交融在一起,在一低头一回眸的瞬间亦可感受满怀的感伤和爱意。
我想作者就是如此看重于女的心,女子的心又多为情生,该是情执不变或是相忘于江湖,该是问佛或是坚忍复出,可贵的是除了单纯的依托爱情,现在的我们似乎也并非无计可施。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