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人季剑锋:大亨的情与义
时间:2013-08-07 22:04来源: 作者:季剑锋 点击:
次
都说人生如戏,如果人生真如京戏般有生旦净末丑,白脸的是奸臣,红脸的是忠臣,各色人等都贴上标签,好人坏人一看便知,那么历史该是多么无趣。不幸的是,长久以来,我们的确是这么做的。回望民国那出大戏,当年粉墨登场的各路英雄、显贵达官都已进入档案,
都说人生如戏,如果人生真如京戏般有生旦净末丑,白脸的是奸臣,红脸的是忠臣,各色人等都贴上标签,好人坏人一看便知,那么历史该是多么无趣。不幸的是,长久以来,我们的确是这么做的。回望民国那出大戏,当年粉墨登场的各路英雄、显贵达官都已进入档案,置于尘封的高阁之上,然而总有一些人,或在研究者的笔下,或是市井百姓的饭后茶余,随着时代的久远,却愈发生动起来,一如他们的生平,注定不甘平凡。
杜月笙就是这样的人。从早年江湖上的小混混,到发迹于上海滩的青帮大佬,从一个政治投机者到抗战时期坚定的民族利益的维护者,从手眼通天的商界大亨到落拓香港的潦倒寓公,杜月笙这一生可谓跌宕浮沉,如戏如梦,一生中诸多传奇流传于市井,而其与名伶孟小冬的情感更是为时人所热议。
孟小冬,谜一样的女子,有“东皇妙音”的美誉。当年京剧界尤其是老生界的一代宗师,而今这名字却是早已陌生,若不是借着电影《梅兰芳》的热映,恐怕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风尘中。杜月笙之于她,究竟是幸还是不幸,或许他本人都难以说清。当年初次与杜月笙见面才19岁,杜月笙还没有成为日后的大亨,少女的年纪一切是那么美好,人生若只如初见。杜月笙见到她时竟然手足无措,后来痴迷这个女人20年,至死方休。辗转数年后,成为梅兰芳妻妾的她,在后来的后来终于离异,有如张爱玲的小说。独居数年后,其间又经历了抗战、内战、饥荒,辗转数地,终于又因缘际会,在杜月笙最后的生命时光里与之相伴,并结为连理。作为杜月笙一生中珍爱的女人,她也深爱着这个有情义的男人。虽然那时,英雄迟暮,美人白头。婚后没过多久,杜便撒手西去,此后20余载,空留下孟小冬一个人,对着香江长流水,波涛翻滚诉不尽往事前尘。孟是任性的,也是个敢爱敢恨的女子。俗世间的流言可伤她一时,然终被她究弃之如履。一个人如果连身前事都不能担当,那么计较身后如何评价又有什么意义——成见终归是成见而已。
情义不分家,如果说杜月笙对女人有情,那么对兄弟对国家更有义。在他的遗嘱中,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诚以余出身寒微,所受国家社会之恩赐殊多,义之所在,不敢不尽力以赴之也。”这绝非是虚言,若非杜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上海一二八事变可能就会改写,他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做了许多政府不方便做,却有益于民族的事情,在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维护了国人的尊严,这些书中自有详叙。总体上说,杜月笙年少时期作为街头混混是“江湖义气”,作为青帮头子和黑社会教父时期的是帮会义气,作为爱国者的是民族大义,对于京剧艺术尤其是老生艺术的专注喜爱并由此生发出的对于伶人积极资助的义气,回馈乡梓报答父老的是对于故乡的孝义。人无完人,作为发迹的资本,他曾投靠蒋介石诛杀工人领袖,这段历史更是几乎掩盖了他一生的全貌。然而,历史是如此吊诡的:作为后来共和国的许多高官,如担任国家副主席的李济深早年也诛杀过共产党,所以,揪着一根历史的小辫子不放,或者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实在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人和历史一样,都是不断变化的。那些事在他的晚年亦常常懊悔不已。
作者为杜、孟二人立传,但又不囿于二人,以杜为主线,引出民国时各类名人:黄金荣、梅兰芳、戴笠、张学良、虞洽卿、张啸林、蒋介石等等,不啻于一幅民国的浮世绘。在那个时代的巨浪里,他们将与主人公一同翻滚浮沉——说到底,谁都是小人物,根本没有浪里白条。对于历史研究者或爱好者而言,本书有详实的史料和严谨的考证,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流畅的文笔可让你赏析悦目。你会发现一个和教科书里不完全一样的杜月笙,至于哪一个才更真实的,相信读者自会读罢了然。
本文作者为《中国图书商报》最佳书评人季剑锋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