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满而立之年高三班主任自杀悲剧是教育的悲哀
时间:2012-05-29 18:55来源: 作者:明湖居士 点击:
次
今天,看到网上一则新闻,令我不胜唏嘘,以至泪流满面。 一名80后的年轻教师,正当风华正茂的而立之年,在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却服毒自杀。是什么让他狠下心来,扔下白发苍苍的父母、嗷嗷待哺的幼子、相濡以沫的娇妻,选择了这条不归之路? 下面是这篇新闻的
今天,看到网上一则新闻,令我不胜唏嘘,以至泪流满面。
一名80后的年轻教师,正当风华正茂的而立之年,在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却服毒自杀。是什么让他狠下心来,扔下白发苍苍的父母、嗷嗷待哺的幼子、相濡以沫的娇妻,选择了这条不归之路?
下面是这篇新闻的摘记:
赵鹏,生于1982年,大学毕业后,在河北馆陶县第一中学教书,担任高三年级班主任。
在馆陶第一中学,高中阶段各种模拟考试、会考、月考、周考、小测验要有100多场。到了高三,所有的科目都有周练,月考更是雷打不动。
每个月,学生放假休息一天,而这一天,老师们要把月考的试卷判完。
到每年的暑假、寒假,班主任也不轻松。按规定不允许补课,但补课已成为惯例。高一的假期还能休息,高二、高三的寒暑假,因为补课,只能休息10天左右。
冬天,早上6点10分上操。早上5点40分,赵鹏从闹钟中醒来。有时,脸不洗就往学校走,6点之前,赶到办公室签到,再到操场与学生一起跑操。
每天跑早操时,班主任老师要跟着,和学生一起喊班训和口号。
包括早晚自习,每天13堂课,上到晚上10点左右,班主任要到宿舍确认所有学生都在,等学生上床熄灯后,再回家休息。
赵鹏是家里的顶梁柱,赵鹏月基本工资仅有1450元,却是家里最大的一笔收入。
2010年底,儿子出生,给家庭带来快乐,然而,经济负担也随之加重。
紧接着,2011年,新房又交付,首付加装修,又借了7万元,每月要还房贷630元左右,孩子奶粉需要五六百元,每月固定消费上千元。此外,家里还有13万元的债务。赵鹏四月份的工资,比上个月少500元,相当于孩子一个月的奶粉钱。
出事前,赵鹏还在为评中级职称而努力,评上中级职称,能从二级教师升为一级教师,每月基本工资能多三百元。不过,评职称有名额限制,还需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发文章又要花钱。
赵鹏在遗书中说,现在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他不到两岁的儿子,希望学校能帮他照顾一下他们母子。
4月27日晚,查看完学生宿舍,赵鹏一天的工作结束。他返回办公室,拉上窗帘,关掉灯,将一瓶敌敌畏一饮而尽。
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赵鹏,成为一名高三班主任后,每天无休止的重复工作,以及“工资月光”的生活,让他感到窒息。
在收到4月份工资的这一天,他选择了服毒自杀。
或许是来自生活、工作、经济等各方面压力,不到30岁的他选择在办公室服毒自杀。
赵鹏的悲剧,可能是特例。
也许有人会说他不坚强,经历不了生活的磨难;也许有人会说他不豁达,人挪死,树挪活。何必一棵树上吊死?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可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非彼,怎懂彼之心?事不关己,旁观者明;事到临头,当局者迷。人都有想不开的时候,一时糊涂,才铸成大错。
赵鹏之死,自然有其自身的原因。然而,当今社会林林总总的压力,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首先是生活压力。月工资仅有1450元,很难想象这是一名高三教师的收入。在高楼林立、灯红酒绿的京津之外,环绕着一条河北农村的贫困带。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既要赡养老人,又要哺育幼儿、还房贷,还要应付柴米油盐酱醋茶,实在叫人头大。
其次是工作的压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休止的重复,实在令人厌倦。何况高考的升学率又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令人压抑到窒息。
还有职称的压力。现在职称的评聘可谓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作为置身其中的一份子,个中艰辛,感同身受。
赵鹏任教的是高中,还有开除学生的权利。可我们是义务教育,又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再戴上“师德教风”的紧箍咒,对学生不能打骂,无法开除,甚至批评权还是教育部特批的。学生又处于青春叛逆期,教育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说,教育不是万能的。
现在的问题是:学生普遍厌学,学习缺少兴趣;教师普遍倦怠,工作没有快乐。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教学相长,寓教于乐的。教育应有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有利于生命的成长。而不是急功近利的、疲于奔命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赵鹏的悲剧是教育的悲哀。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