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教师节读书会 || 在“季羡林书房”度过一次难忘的教师节

时间:2017-09-11 12:18来源:未知 作者:季羡林国学讲堂 点击:
季羡林书房介绍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对于燃烧自己、照亮学生、默默辛勤耕耘的天下万千老师来说 , 我们奉上怎样的敬意都不为过。为此,季羡林读书会特此组织了一场以“感恩”为主题 的“摆渡人——你带我见过千山万水”教师节专题读书会。 这次读书会对

                                            季羡林书房介绍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对于燃烧自己、照亮学生、默默辛勤耕耘的天下万千老师来说

  我们奉上怎样的敬意都不为过。为此,季羡林读书会特此组织了一场以“感恩”为主题

的“摆渡人——你带我见过千山万水”教师节专题读书会。

这次读书会对于季迷们来说,也是很不寻常的——因为精心布置的“季羡林书房”不久即

将拆除,选择在这里举办教师节读书会,也是季羡林书房留给季迷的最后一幕,从而具有

了更加珍贵的意义。

在感恩与不舍的情绪中,我们特意邀请了季羡林先生之子季承老师担任读书会的分享嘉宾,

结合一些珍贵的老物件,分享父亲季羡林尊师重教的感人旧事。

                                         季承先生在“书房”

季承:父亲尊师重教的感人旧事

                                        季承丨季羡林先生之子

季承先生分享了许多父亲的见闻:

有的教授学问很大,却不写论文不做研究;

有的教授照本宣科,讲义几十年不变;

有的教授出身名门,才子气太浓;

有的教授,花五百大洋买了“只此一件”的大衣,却不知道回头店家又摆出一件标价五百

大洋的同款……

当然,在鱼龙混杂的大学里,季老确实遇到了让他感念终身的良师,其中一个便是陈寅恪

先生。陈先生学问极好,人品极高。季羡林因大学时旁听陈先生的课,为其学术魅力深深

折服,从而决定了他一生的学术研究方向。到德国后,毅然选择学习梵文,研究佛学,一

生不渝。归国后,又是陈师力荐,才到了北大教书乃至迅速升格为教授,并担任东语系主

任。季羡林一生感念恩师陈寅恪,在动荡年月,陈先生捉襟见肘,大冬天没钱卖煤,季以

实情汇报给校长胡适,特批巨额补贴,陈不愿白白被接济,将自己极珍贵的书籍相送。季

羡林一番周折,终于解决了恩师的生活困难。

还有一件趣事是,季羡林在国内师从陈寅恪先生,到德国师从瓦尔德施密特,而陈寅恪和

尔德施密特是曾经的同学,共同师从吕德斯教授。二战激烈时,瓦尔德施密特上前线,

推荐自己的老师西克教授,给季羡林上课。因此,季羡林、陈寅恪和瓦尔德施密特师出同

门!在漫长的二战与世隔绝的光阴里,季羡林先生也因此掌握了西克教授的所有独门绝技

: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等,奠定了季老一生站在东方语言学研究的制高点的坚实基础。

今人提到季羡林,皆知是高山仰止的一代大师;而大师的背后,是更多大师的心血栽培

:陈寅恪、朱光潜、吴宓、冯友兰、施密特、西克、吕德斯……为了让书友们亲自感受

到历史的温度,季承先生慷慨拿出家中旧物,一件件为大家展示季老的学生论文、信件、

学生证、恩师照片……季迷们围在书桌旁,为这些真迹感动不已。

                                  众多季迷围在一起观摩季老真迹

                                             主持人罗杨智

书友贾恩友:坚守人性的善

                                         贾恩友丨读书会书友

贾先生分享到,他的父亲是一位老师,十年动乱时挨整受了重伤。养伤时,学生们要去

抄整人者的家,父亲却坚决阻止了。对于险些要了自己命的人,父亲能坚守人性的善,

让人感佩,也给今人留下了榜样。贾先生还特意带来了留有父亲手迹的1959年获得的群

英会奖章,那段历史通过这枚小小的奖章被我们所了解、记忆。

                                      分享的1959年群英会奖章

张文红教授:学习季老的研究方法

                                     张文红丨北京印刷学院教授

张文红教授分享到,与季老的缘分始于自己加入民盟。季老曾是民盟成员,恰好民盟有一些

研究课题,专门就民盟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做历史研究,张教授便申报了关于季老的课题并开

始系统地阅读季老的著作。张教授说到,季老的《留德十年》里提到的研究梵文的方法,对

于自己做学问也很有启发,正在计划如何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们季老的治学方法;而看到《清

华园日记》里季老作为学生对老师的各种评价,自己作为老师也有一种警醒之感,触动自己

去不断反思如何更好地做一个好老师。


杨玲:师道精神  代代相传

                               杨玲丨聊城大学季羡林学院第一届学子

接着参与分享的是曾就读于聊城大学的季羡林学院第一届学子杨玲同学,她特意来到读书沙

龙,讲出自己亲身体会到的师道传承。她提到一个细节,前几年有幸拜访梁志刚先生(季老

学生,《季羡林大传》作者之一),在告别时梁先生坚持把她和同学们送出很远,梁先生年

纪大了,大家不忍心,梁先生却说季老之前也是一直这样对待自己的。顿时让她和同学们觉

得,自己受老师如此相待,今后自当如此待人。杨同学不禁感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什么

是道?我觉得大道至简,简而又简,有可能就是在一言一行中表露出来,中华民族的师道精

神,大概也是这样代代相承的吧。


书友田金晟: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田金晟丨季老聊城老乡、读书会书友

书友田金晟,作为季老的聊城老乡,分享了自己对于好老师的理解,概括起来就是“学高为

师,身正为范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和名家一起回眸大明王朝:阅读中国

作者:王鹏

《和名家一起回眸大明王朝》通过讲述的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故事与历史事件,和名家一起回眸了大明历史的长卷。那些已经消…

发布者资料
大王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8-02-28 14:02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