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美机构眼中的中国人为何如此乐观

时间:2013-07-11 03:43来源: 作者:大河人 点击:
美国媒体称,皮尤研究中心最近关于经济情绪的最新调查显示,88%的中国人对经济感觉良好。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的人而言,中国人更可能认为个人经济状况良好。更令人奇怪的也许是,80%的中国人认为2014年经济会改善,70%的人认为个人财富也将随之增加。 相较于

  美国媒体称,皮尤研究中心最近关于经济情绪的最新调查显示,88%的中国人对经济感觉良好。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的人而言,中国人更可能认为个人经济状况良好。更令人奇怪的也许是,80%的中国人认为2014年经济会改善,70%的人认为个人财富也将随之增加。


  相较于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冲突和激化,在初始看到这个消息时,想必很多人并不会把这个太当回事,但认真的思考下,其一方面可能是国人对于“家丑不可外扬”的掩饰心态,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国民的心态的另一种现实意义。


  在心理学上有个简单的定律:替换定律。即当我们有一项不想要的记忆或者是负面的习惯,我们是无法完全去除掉,只能用一种新的记忆或新的习惯去替换他。皮尤的研究我们不能说其实完全无效的,但对于更多的普通中国人来说,这种对于未来的积极看法,也更有可能是一种新兴市场民众所遵循的普遍乐观。


  改革开放以来,不可否认的是整体国民经济财富增加,以前那种效率低下的生产方式被更现代和实际的理念多替代,从财富增加的级数上考虑,民众基本的生活需求已经得到满足,虽然不可否认的是贫困人口依然存在,但从经济学上的恩格尔系数来考虑(食物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民众对于现状和未来的乐观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实的困境却是,在国内对于民众的访谈中,却更多的是一种抱怨和怒气。对于新兴的城市中产阶级来说,中国的经济成功也意味着财富的增加。改革开放之前,个人拥有轿车只是一个梦;但现在在中国的城市道路上,堵车带来的另外一种新问题也日益严重。所以虽然中国的经济消息可能会让投资者和观察家担心,但在国内民众心目中,但从财富增加的角度来看,情况看起来相当不错。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存需求只是最低层的要求,对于个人价值的实现是最高的心理满足。对于个人来说,目前社会能够提供的成长环境正在逐步的恶化,腐败导致的不公、特权导致的冲突等,这些都会逐步的侵蚀民众对于社会公正信心。这也是改革开放多年来,社会的冲突正逐步的恶化的原因。在一个整体环境都相对来说比较不理想的状态下,再多的个人努力都会陷入虚无缥缈。媒体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时效化,也使得这些冲突在无形之中被放大。目前正在开展的“中国梦”的宣传,其初始意图肯定是好的,鼓励公民的成功是政府所希望看到的,因为这也是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但在各种地方官员的生搬硬套中,这生生的被整成一个好笑的命题,正如四川某监狱所开展的“中国梦、监狱梦、我的梦”,还有甚至网友据编撰的殡仪馆将举办“中国梦,火葬梦,我的梦”,这些都让人啼笑皆非。以此思路安排下去,民众对于未来的乐观将只会是一种苦笑,是一种“穷”开心背后的无奈。


  民众的乐观才会换来国家的发展,破窗效应已经印证了。在一个全民道德素质底下的国度,再多的娱乐和梦想都将是一场“春梦”,醒了就什么都不会留下。民众的信心是对国家的希望,但更多的是对于现状不满后的将期望后置的一种表现。与我们知道的相反,指导我们行动的不是意志力,而是潜意识(自我暗示),尤其是当潜意识和意志力发生冲突时。一个失眠者愈是想睡,就越兴奋;我们越想阻止自己大笑,就越会笑的厉害;在骑自行车时,我们越是想避开障碍物,就越容易撞上去。当民众将欢笑浮在脸上,而心里却暗示悲观,那这种未来又有什么值得期待呢?当然,我们都期望皮尤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是一种民众对于未来的积极的发自内心的乐观,如斯,才有价值。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自己做自己的心理保健师

作者:关美红

本书以生动、贴切、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故事,加以条理性的科学分析,阐释和剖析了不良心理、不良情绪、人格障碍、性心理…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