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许石林:网络祭祀的文化依据

时间:2014-04-04 08:07来源: 作者:许石林 点击: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祭祀之事,正如冰心先生早年对小读者所说:“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可以说,扫墓祭祖,是最强大的行为教育。

阳春三月,万物荣发,人们于清明时节,携带祭品,前往祖先坟茔展省祭扫,化纸烧香,培土植树,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感恩。在人的视觉里,屡屡香烟,袅袅升腾,从有化为无,飞向飘渺的天空,仿佛能将人绵绵的孝思,传递到另外一个时空。由于祭祖,敦睦亲族,让人在血缘的感召下,能够见面交流,在感念祖先功德的同时,刷新彼此的情感。此真所谓中华美俗——古人早就认识到这对国家的重要,士大夫就有:“隆治于上,而俗美于下”,“美法不如美俗” 的治世理想。网络祭祀的文化依据

所以,将深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稀释成浅近易行的《朱子治家格言》中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可见清明祭祀的重要。

孝子事亲,“出必告,返必面”,古人待死若生,故有远行,必先辞坟,就是告别,同时视察先茔是否完好,有没有遭雨水冲毁和动物的破坏等等,此时必哭着离开,因为前路遥远,此一去,关山万里,世事难料,是否能再回到故乡,还不知道,所以内心惶惑忧惧,是以落泪;及其安然返回,又去祖先坟茔展省,等于是汇报,感念祖先护佑,安然回到故乡,此时不哭。这就是《礼记·檀弓下》所说:“去国则哭於墓而后行,反其国不哭,展墓而入。”东汉班超,为国守护西域,他年迈思乡心切,给朝廷上疏,不敢直接说要求调回来,只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要求派自己的儿子班勇代自己回去述职朝贡,“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就是替自己回去祭奠祖先的坟茔。此疏读来如惊沙扑面,利镞穿骨那么感人。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清明风俗不同,但文化主旨没有区别;世异时移,数千年风俗变化损益,其主旨也没有变化。礼主诚敬,考诸往史,国家层面对祭祀有着宏观调控的职能:当世风浇薄,人心刻毒之世,必然隆礼厚祀,使民风淳化;而当人心崇尚奢靡,以至失仪而淫祭滥祀,又必然倡导简祀省祭,使民心归朴。而一切的宏观调控,又无非二途:忠鲠孝义以教君子,因果报应以警愚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网络祭祀的文化依据

当今之世,传统文化浸没已久,似应适当提倡隆礼厚祀,将人们荒芜的内心,拉回到传统的礼仪轨迹上来。现代城市人,多数都家在外地,清明节放假,许多人会千里跋涉回乡扫墓。但是,仍然有许多人,由于各种原因,比如路远、工作忙走不开等,无法年年清明回老家扫墓祭祖,于是逐步发明了许多现代寄托孝思的办法,如鲜花祭扫、网上祭扫,微信时代二维码祭扫等等。这也很值得赞美。如果给这种祭祀寻找一个古老的文化依据和礼仪逻辑的话,就应该类似古人的“式墓”——古人所乘车,除战车外,车上有一个安装在前面的横木,方便乘车人抓扶,这就是轼,通式。《礼》云:“入里必式。”意思是说,你坐着车子到了自己的城邑,见到乡亲父老,因为不方便一个个行礼,但要站起来,手扶着横木即轼,向大家行注目礼。这个式,也是行礼的一种方式。古人身在外地,不能于清明节亲自祭扫先茔,但是,会冲着故乡祖先坟茔的方向,内心充满诚敬,这就是式墓,式墓之诚,等于亲自到坟墓前祭扫一样,如代马依风——相传代地所产的马,站立的时候,头必然向着自己老家的方向,迎着从故乡吹来的风。

“礼从宜,使从俗”——中华伟大的祖先,制礼作乐,其严密整饬,不仅在于能曲尽人情,更在于能察微得情,圆融变通。这给了今天不能亲自到祖先坟茔前祭扫的城市人以文化礼仪依据,人们因此能感受到中华先贤的通达与体贴。

国家近年于清明节放假,正是认识到了上述作用和意义。我中华文化,数千年历经陵夷、饱受摧残,却因为礼仪典章存焉,也总能在几近消亡的边缘,神奇而顽强地修复与重新振起。其中必有贤异卓越之士的不懈努力。在当下,国家能在清明节放假,有识之士必然是做出了常人所看不到的努力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谁说你不可以做老板:做合格的员工

作者:黄鸿涯

只有做老板,才能拥有自己的事业,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与此同时,书中还介绍了创业到底需要什么,应该做哪些方面…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