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之内,4名官员因涉嫌受贿犯罪被立案侦查。继2013年8月刘铁男落马后,国家能源局近期再次陷入舆论关注的“腐败漩涡”。(新华网6月17日) 能源,最为21世纪发展的根本,关系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保证能源系统的健康发展事关重要。然而, 能源系统似乎已成为贪腐的重灾区。据统计,去年8月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有19名能源系统的官员及企业高管被调查。在此,我们不得不思考思考为何能源系统会成为腐败的聚中地,高发地带。 从落马的交通高官上,我们看到,落马的原因都是因为“审批”和“金钱”二字。业内人士也表示,能源领域是国家重点投资领域,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投资数额大,动辄数以百亿计。如石油,根据中石油2013年年报,中石油总资产为2.34万亿元,净利润为1295.99亿元。如此高额的投资金额,也就给予了腐败份子可乘之机。 最为高额资金投资、管理、产出部门,权力却相对集中,是能源系统腐败的重要原因。曾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全国能源项目审批大权集中在少数官员手中,在项目申报中,他们掌握生杀大权,容易衍生权力寻租和腐败。同时,我国能源决策作出过程并不透明,除了能源机关内部几位手握实权的高官,甚至是“一把手”了解能源决策作出的具体过程外,基本上无人知晓,这就给“暗箱操作”打开了方便之门。高度的权力,不透明、不民主的操作,一个批示、一个招呼就可以制造一个千万富翁,这种情况下,换了谁来当能源局领导,笔者认为都很难避免在权力的诱惑下变异。 俗话说,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预防能源局腐败关键还是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管,将权力装进制度的牢笼里,并严格执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是人制定的,也要靠人去执行,“婊子”不除,立再多的“牌坊”也没有用。所以,既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又要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不仅要让直接拥有权力的人以遵章守法为荣,还要让更多影响其行使权力的有权人做到以违章犯纪为耻。加大制度执行力,强化制度约束力,才是让能源局走出腐败频发带的最佳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