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的时候投了几千万,现在基本都闲着,反正是国家拿钱,成本不成本无所谓。” 根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有记者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调查发现,风景名胜区内,数十家名目繁多的培训中心、疗养院扎堆聚集。这些藏身风景名胜区的培训中心大多运行不计成本、资源严重浪费。在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镜泊湖培训中心,建有多套别墅和礼堂、餐饮中心等设施。由于平时没人来培训,餐饮中心等基本闲置不用,客房也因很少有人入住,大量闲置。对于原因,工作人员说出了这样的话。(人民网8月3日讯) 事实上,类似在东三省兴建的豪华“培训中心”,并非少数个别现象。在我国各地风景名胜区,都能看到各种重量级的单位和部门兴建的“培训中心”。培训中心本是单位内部的员工接受学习,开阔工作视野、促进业务水平提升的场所。然而,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培训中心名不副实,挂羊头卖狗肉。一些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打着“培训”的旗号,大肆兴建培训中心,个别培训中心甚至兴建在著名的度假区、风景名胜区,有的还配建游泳场、K歌厅、高尔夫球场等本不该出现在培训中心的奢华娱乐场所。这些培训中心借干部培训之名,行旅游享乐之实,其本质上与公款吃喝、会所歪风等腐败形式没什么两样,反而让奢靡腐败更为隐蔽。这些豪华培训中心早已违背建造初衷,偏离了“培训”的本意,成为了奢靡享乐的场所,既给公款奢侈浪费提供了硬件基础,也为滋生“四风”毒瘤提供了更隐蔽的温床,成为了钱权交易的场所。 并且,这些“培训中心”所谓的组织学习,却往往是“每天开半小时的会后就去桑拿、美容、唱歌、打保龄球,每人每天消费标准1000元。”而这些开支全部打入会议成本!据天津武清区海关总署教育培训基地的工作人员称,“所有的餐饮娱乐费用我们都可以给你们糅在会议费里面,方便你们报销。只要你们单位在报销的时候不需要明细,我们都可以给你们把费用做进去。”打着培训的招牌,占有国家资源,以集体的名义个人来享受!一张张令人乍舌的培训账单暴露出来的是公权力的变质,如此行径既扭曲了公共财政,同时还损害了公共利益,导致不正之风横行。 “反正是国家拿钱,成本不成本无所谓。”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如此“硬气”的说法,究竟从何而来?在我国,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兴建设培训中心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权力型经济”的产物。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服务产业不发达,为弥补社会资源不足,机关和企业兴建幼儿园、食堂、澡堂等,确实确有必要,从而也导致建设培训中心的必要性和合法性也被社会认可。但是,当培训中心在逐步偏离了培训的轨道,发生变质,成为了腐败聚集的场所,其必要性和合法性也就有待商榷!“反正是国家拿钱”的说法,缘于权力的需求以及有效监督的缺失,是对公权力私用的理所当然,是权力机构以其支配能力肆意耗费国家资财的漫不经心。因此,面对培训中心豪华化的存在和发展,不只需要对权力运行提高监督水平,还应在根本上讨论这些培训中心是否有存在的必要。(顾一娴/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