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为何美国人能对诺奖高度垄断

时间:2014-10-16 08:04来源: 作者:许一力 点击:
在美国,项目的监管贯穿整个研发过程,其中,事前监督从科研经费的申请过程就开始。分位二级审批,避免了人情项目的出现,而且事中监督主要通过审查项目进度、成果发表、经费使用等情况,确保科研经费使用正当。很关键的一点是,美国科研经费虽也包含人员费用

瑞典皇家科学院13日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今年的诺贝尔也算落下了帷幕。

虽然经济学奖是法国人的,但在此之前是连续十五年由美国垄断经济学奖的。加上其它奖项,美国对于诺贝尔可以说是大包大揽甚至是垄断。今年的13位诺奖得主中,美国国籍比例达到40%。而在此之前,06年甚至出现美国人包圆全部奖项的盛况。

诺贝尔奖的自然科学类,应该说含金量是最高的,二战前,这一领域包含化学奖、物理奖和生理医学奖,当时的常客是英国和德国人。而二战之后,美国人成为了相关奖项的常客,这个占全球5%人口的国家,对于诺奖的垄断力度达到了70%。

这的确是个怪现象。

教育是第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不过美国的小学初中教育可以用白痴来形容,为什么能够培养出高比例的优秀人才。我觉得美国式教育蜕变的关键就在高中阶段。美国的高中有四个年级,并且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通过必修选修的方式收集学分。而与之对应,中国的高中阶段实际上只有两年——因为第三年要准备高考,所接触的知识更加应试。普通一个美国高中,都能开出上百门的课,跟一所小型大学差不多,这点中国大部分高中都无法相比。

当然了,经济上的高比例支持也跟教育形成联动。最近几年,美国联邦研究和开发经费高达千亿美元,其中约半数用于基础科研,美国的企业也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对科研项目从来都不小气。反映到学校里面,因为美国的高中可以开出很多高程度的课程,而且很多是得到资金雄厚的科研机构、政府机构或者商业机构支持的。所以,美国高中的配置跟设备,很可能是连中国的大学都望尘莫及的。

大学之后的美国学生,基本上就进入科研研发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除了硬件上的高度支持之外,美国的科研监管制度起到了大作用。说白了,就是保证其项目研究经费的专款专用。事实上,这在全球很多国家都是做不到的,在中国,就更望尘莫及。

在美国,项目的监管贯穿整个研发过程,其中,事前监督从科研经费的申请过程就开始。分位二级审批,避免了人情项目的出现,而且事中监督主要通过审查项目进度、成果发表、经费使用等情况,确保科研经费使用正当。很关键的一点是,美国科研经费虽也包含人员费用,但其用途只包括相关人员的培训费、学术交流费,而不像国内那样吃喝拉撒睡费用甚至旅游度假费都可以全包。美国科研经费中,人员工资与福利要求在预算中就得说清楚,并接受严格期中检查与事后审计。项目“老板”薪酬也有限定,以防止科研人员收入过高,甚至以科研经费自肥。

事后监督主要是经费审计。美国有多部法律对此加以规范,如《总监察长法》《联邦会计和审计法》《单一审计法》。审计如果发现问题,视情况严重程度,受资助单位必须纠正或退还资助款项甚至可以提交司法程序。

如果按照美国的这种标准,我们中国的科研经费监管制度,真可以说是零。不过这方面的风声在从紧,估计已经慢慢在完善了。再加上前一阵不少院士的出事,正在佐证。

完善的科研监管制度很重要,但还有一点:良好的经济环境、科研条件及经费支持,让很多外援成为了美国垄断诺奖的重要帮手。说到底,美国本来就是各国人“组装”起来的国家,因此,从血统和出生地的情况来看,这些拿奖的美国人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国人”。甚至不用说犹太人,光美籍华人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所有8位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华人中,有5位在获奖时属于美国国籍;有2位在获奖时为“民国”国籍,后来转为美国国籍;有1位是同时拥有英国和美国国籍的香港永久居民。从出生地看,有5位出生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大陆,3位出生于美国,1位出生于日据时期的台湾。除此之外,有3名非华人血 统的自然科学奖获奖者出生在中国,这其中又有2名属于美国国籍。

这么总结吧,一方面,是优秀的教育和科研机制以及政府的助力让美国人成为了诺奖得主。而另一方面同样是因为条件的优越让很高比例的潜在诺奖得主成为了美国人。这几项作用,成为了美国垄断诺贝尔的关键所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成就人一生的学习好习惯:学无止境

作者:吴伟丽

《成就人一生的学习好习惯》共分九章阐述学习习惯与方法,分别是:学习影响人一生的命运、把读书读报等当作一生的习惯…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