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医院奈何“变味”为没有硝烟的“战场”

时间:2015-01-28 09:58来源: 作者:王小荣 点击: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代表着许多人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在医患关系日渐紧张的当下,医生与病人(或病人家属)频发摩擦已成“新病态”,甚至已经由小冲突、小摩擦、争口角上升到了“你死我活”的生命角斗,导致医患暴力争斗悲剧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医院也

医生与患者同伴发生争执,厮打中竟将楼内电梯门撞开,致使两人双双坠梯。1月25日,河南省栾川县政府通报称,发生于1月24日凌晨的这起“坠梯”事件中,双方当事人均已身亡。(源自:人民网,2015年1月26日)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代表着许多人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在医患关系日渐紧张的当下,医生与病人(或病人家属)频发摩擦已成“新病态”,甚至已经由小冲突、小摩擦、争口角上升到了“你死我活”的生命角斗,导致医患暴力争斗悲剧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医院也正“变味”为没有硝烟的“战场”,着实令人“心塞”不已。

其中,1月25日河南栾川县发生医生与病人家属争斗至“坠梯”而双双死亡的事件正是医患关系紧张的典型案例。这样的案例并不是偶然,此前由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的《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研报告》显示,发生暴力伤医事件的医院从2008年的47.7%上升至2012年的63.7%,住院区、就诊区、办公区成为暴力伤医事件的高发区。由此可见,医患关系紧张之风已越演越烈。

话又说回来,单单针对医患暴力事件,冲突双方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笔者不禁质疑,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动摇白衣天使“治病救人”的初衷而变味为对病人(或家属)的出手?又是何种缘故使得病人面对“救民恩人”不加以感谢反而“拳脚相向”?

以笔者看来,医患暴力事件屡禁不止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医患关系出现“信任危机”。在市场经济不断侵蚀、冲刷、诱惑医生的当下,部分医生弃医德、道德、良知、规定、法律于不顾,为满足个人私欲而收受病人“红包”,把治病救人当成自己“借机敛财”的工具,败坏了医疗行业的道德风气,致使医生公信力下降。由此产生的是病人对医生是否尽力的“质疑”,往往产生不给医生红包就难以得到医院的全力救治的心理暗示,再联系到医生的态度不够热情、手术不够成功、关心不够频繁,病人与医生产生“信任危机”而大打出手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医患维权存在“一边倒”现象。没有任何一次医疗救治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所以医院出现医疗事故也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处理医疗事故之时,部分事故鉴定单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事故鉴定没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而部分患者由于维权意识不足、申诉不及时等原因往往处于弱势一方,最终的医疗鉴定往往以医院方付最小责任而以“一边倒”的结果结束,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三是化解医患关系陷入死循环。一方面国家对维护医生生命安全的做出的努力毋庸置疑,2012年4月30日,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2013年10月2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又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医警联动防范医院暴力事件等内容;另一方面上述文件并未上升到法律层面来执行,相关法律的具体量化规定并不明确,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法律法规也未曾全面考虑患者的基本权益;再加上医患“信任危机”没能从思想层面加以根治,错误的思维方式和思考倾向严重影响医患关系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个别医疗单位为保障医生生命安全出台的一些单位规定反而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间接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要想纠正出现偏差的医患关系而引导其向正确的轨道上前行,关键在于持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医患关系提供良性的社会大环境,从法律、医德、信任、维权、监督等方面多管齐下,以新方式、新思路、新举措从宏观上追根溯源,由此方能推动健康医患关系成为新常态。(文/王小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把工作当回事儿:企业优秀员工读本

作者:刘德荣

工作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儿,是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使命。因此任何一项工作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做! …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