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解局记者观察到,因酒丢官的领导干部在各地屡次出现,和地方干部身上贪迷于“吃喝办事”的畸形“权力观”,直接导致“酒桌文化”成为十八大后中央巡视清单中的“新词”。 近年来,随着持续强力反“四风”的高压下,一些地方政府“酒桌办公”仍然屡禁不绝,“办事要靠吃喝”“接待也是生产力”等歪风一度盛行,同时,暴露出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无视规矩、贪迷于“吃喝办事”的畸形“权力观”。在这样的背景下,“酒桌文化”出现在中央巡视清单中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酒桌文化”最盛行的地方是在基层,每年都会有上级领导以各种名义到基层进行“吃喝玩乐”。虽然是检查,虽然上级对基层说过吃饭要从简。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为了让工作过关,肯定不能慢待了上级领导。为此,一切都会在酒场上进行,山珍海味、名酒等来孝敬领导。这样的“酒桌文化”给基层不但增加了财政负担,还使得官员陪酒死亡事件频频发生。因此看来,治理“酒桌文化”还需要从上向下治理方能奏效。 可以说,再好的政策如果执行不到位,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形式主义。“八项规定”出台以后,绝大多数行政机构的“三公经费”呈现大幅度的降低,这表明政策是行之有效,对症下药的。但在如此高压的态势下,依然有人起了“打猫儿心肠”,试图通过“挂羊皮卖狗肉”之法暗度陈仓,实现空款吃喝的“内部消化”。从矿泉水瓶装好酒,到员工食堂办宴席,各种规避政策要求的“办法”出现。而陪酒猝死悲剧的接连发生更表示,官场禁酒政策执行的力度尚有进一步加大的余地和空间。 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巡视组的通报能够为其他官员敲响警钟,更为“酒桌文化”敲响了警钟。作为各级政府,应该上行下效,一级做好一级看,切实杜绝酒桌文化;作为纪检部门,应该用零容忍的态度,严查官场“酒文化”等不正之风,切实起到震慑作用;作为官员,应该在工作中要积极的转变作风,严格的要求自己,彻底抛弃不良“四风”, 从根本上杜绝“吃喝办事”的畸形“权力观”。只有这样,官场才会风清气正,官员才能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