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10月30日讯:国人花“300亿”学英语?还犹如“国足”般的差成绩!这绝非是危言耸听,而这恰恰正是国人学英语的真实写照。据统计,在中国有4亿多人在学英语, 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但效果却让人汗颜。某知名教育集团发布全球首份《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年花费300亿元用于英语培训,但实际效果依然不佳,在44个母语为非英语国家及地区中,英语熟练度仅排在29位,在亚洲区域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泰国。
难道不是吗?如今中国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初中直到大学,学习生涯中必考英语,就连就业、评职称等社会生活中也会处处遭遇英语的考验。就连孕妇都开始外语胎教了,英语已经成为人生中“不能承受之重”。其实,“要我学”的无非是应试教育中的各种弊端,而“我要学”的恰是国人在职场交流中的英语弱项。据了解,目前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提升,英语交流在我国商业氛围中非常普遍,而全国数万家企业在招聘时更是强调,具备商务英语能力的人才是企业选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尽管市场上英语考试种类众多,但广受企业承认的无非是TOEIC托业、TOEFL托福、四六级等有限几类英语考试。
如此看来,国人花如此多的精力和金钱学英语,可以用事倍功半来形容。让英语回归实用的本色,这才是我国英语教育的改革的根本。近一段时间,各地高考改革政策频频传来,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北京的高考“语文、数学提分,英语降分”的举措引发强烈反响。此举虽然也遭到不少人的抨击,我以为利大于弊。无论你承认以否,高考是现行教育的指挥棒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近年来,国内高考一直将语文、数学、英语并列为三大主科,并且分值相同,这本身就是把英语放在了错误的位置上。英语作为语言,应该是一种以应用为目的的工具,而不是比拼语法、句式的知识学科。其次,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用以试卷为载体的考试,来评价英语学习效果,这更是从根本上就把语言学习的评价标准弄错,这样的标准让学生、教师、家长都过度追求英语知识的学习掌握,力图将每一个语法点都弄清吃透,而忽略了英语其应用工具的本质。
定位有偏差、评价标准有问题,这两个因素导致了我国英语教育饱受诟病。对于初高中孩子而言,重点是要会自信的和中外友人英文交流,其次是顺便学点英语语法。北京的改革方案,虽说不上完美,但还是有进步意义。而且,这样的变革是更加灵活、变通的处理方法,更符合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内在规律。家长和孩子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式,不用再受公立教育体系的评价标准束缚。
在我看来,中高考英语,必须改革。尤其是小学阶段,应该大幅度削减英语考试的数量。即使考英语,也要取消分数评比。这一代孩子,应该把英语融入生活,而不是把英语当成一门考试科目。一个有着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却把外文做为进入高等教育的必备课程,并且给予了这么高的分值比例,并非明智之举。世界上哪个国家把中文做为高等教育的必考课程了?为了技术的交流,在理工科入学考试方面可以考虑加入外文考试,但是难度和分值应该适当降低,到大学里面再针对专业深造学习也不迟。绝大多数文科专业对于外文完全可以做为自选课程(研究外国文学及历史的专业除外)。
有人提出,减少英语分值,增加语文分值,可以改变目前重视英语教学,忽视母语教学的现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认为,这一方案并不代表不重视英语。事实上,英语重要与否因人而异。据悉,上海超过六成的家长表示,即使英语在高考中的比重下降,也不会因此降低对孩子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有约5%的家长甚至表示,会更加重视英语——课内教的少了,课外要补得更多。为什么上海家长对英语如此“不离不弃”?大多数家长的理由是:上海是个国际化的城市,英语以后一定用得到,所以不管考不考,都要学好。
由此可见,降低英语考试分值绝不是英语学习不重要,不是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的步子变小。降低英语分值之后,把众多学生从过重的英语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同时还应当采取配套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于外语和涉外专业人才的选拔、培育,并做强做精外语等涉外专业类校院和研究机构,为国家对外开放培育更多更好专业人才。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全民英语学习过热”的当下,我国从事翻译的外文高端人才奇缺,出版物翻译水平在下滑。
总之,中国人花300亿学英语,成绩差得堪比“国足”的实现,不容忽视。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为了在未来职场及人生旅途中受益。
|